“海洋石油981”深水鑽井平台 記者 趙亮 攝
8月18日,深水鑽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北部深水區首次測試便傳捷報:陵水17-2-1井測試獲得高產油氣流,中國海油深水自營勘探獲得了第一個高產氣田陵水17-2。
業內專家認為,這是我國海洋石油工業挺進深水的裡程碑,揭開了南海自營深水勘探的新篇章。《人民日報》、香港《文匯報》等多家媒體也對“海洋石油981”重大勘探突破給予高度關注。“大好消息!‘981’鑽井平台性能與技術一流!”“大喜事!希望能緩解我國能源緊張局面!”……廣大網民紛紛點贊。
“海洋石油981”南海深水鑽探突破已經引發連鎖正面效應。
海洋強國 濃重一筆
——“海洋石油981” 南海深水鑽探突破,表明中國海油具備了助力建設海洋強國的技術基礎
“海洋深水(水深大於300米以上)油氣勘探極其復雜,這一活動的背后,往往是國家之間工業、經濟、技術等深層次的競爭。”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下稱湛江分公司)總經理謝玉洪說,“陵水17-2大發現,讓世界看到,在全球深水油氣勘探格局中,我國已佔有一席之地。”
深水油氣勘探是石油行業的發展趨勢和熱點。上世紀70年代,人類開始進行500米水深以上的油氣勘探開發活動,進入21世紀,3000米以內的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已基本成熟。目前,全球已有50多個國家在北海、墨西哥灣等深水區域進行油氣勘探。近年全球獲得的重大勘探發現,近50%來自深水。
我國南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氣聚集中心之一,油氣資源極其豐富,其中70%蘊藏深水區。但深水油氣勘探高投入、高技術、高風險,核心技術掌握在歐美等少數發達國家手中。我國淺水石油開採技術已達世界先進水平,但在300米至3000米深水區與國外相比有差距。
然而,國內外形勢“催促”我國加快南海深水勘探——我國能源缺口和對外依存度越來越大,亟須開發深水油氣滿足經濟快速發展需求,保護國家能源安全。
以助力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為己任的中國海油,建成“海上大慶油田”后,又吹響挺進深水的號角,一攬子計劃加快實施:自主設計建造了世界最先進的第6代3000米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以其為旗艦,形成了包括深水起重鋪管船、物探船、多功能勘察船等在內的“深海艦隊”,同時建設了深水實驗室,極大提升了我國深水油氣勘探能力。作為執行者,湛江分公司精心籌備,積極布井勘探。
南海深水吸納了多少國人的熱切期盼與中國海油的付出,就會成就多少屬於國人與中國海油的驕傲。8月18日,當“海洋石油981”對陵水17-2-1井測試成功、滾滾油氣噴涌而出的時候,當我國首個深水自營大氣田獲得發現的時候,全國上下豈能不振奮,世界豈不側目?
南海尋氣 更大信心
——“海洋石油981” 南海深水鑽探突破,意味著中國海油深水勘探能力實現了飛躍
深海,又稱“負高地”,勘探難度極大。業內認為,300米水深是分界點,水深每增一米,勘探難度隨之大幅增長。南海深水區大多在500米~3000米之間,勘探難度可想而知。
不同於墨西哥灣氣候溫和、海底平坦,南海深水區無風三尺浪,台風多,海底坡度大、地形崎嶇,存在內波流——一種因海水密度、質量差異形成的海洋流。南海的內波流最快速度可達到2m/s,能量巨大,幾分鐘或幾十分鐘內可將一座大型的輪船移位幾十公裡。
水深1500米的陵水17-2探區還面臨著其他更為復雜的因素。
基礎資料少——陵水17-2發現之前,該區域5萬平方公裡的深水區隻有幾口初探井,勘探人員對地下烴源、儲層等基礎成藏條件缺乏直接認識﹔研究難度大——陵水17-2所在的深水區地處於歐亞、太平洋和印澳三大板塊交匯處,經歷了多期構造活動,地質條件復雜﹔地層處於高溫高壓環境,對油氣的儲、蓋、合,難以認識清楚。合作勘探時,外方多口探井失利,認為這裡油氣潛力不大而放棄勘探權益。
這裡到底有沒有油氣,難題又該如何克服?從外方手中接過勘探權益開始自營勘探后,湛江分公司成立深水課題研究組,依托國家重大專項開展科技攻關,指導勘探實踐。明確該海域具有良好油氣勘探前景后,首選陵水17-2構造,部署陵水17-2-1等探井。
“海洋石油981”前來助力,鑽探陵水17-2-1等探井。該井屬於深水異常壓力氣井,外方曾在該井附近區域鑽過探井,復雜情況頻發。為確保“海洋石油981”成功鑽探該井,湛江分公司開展了16項鑽井技術攻關,制訂詳細的風險應對措施。為准確評價儲量,7月底,“海洋石油981”又對陵水17-2-1井進行測試作業。這是該平台2012年投運以來的首次測試作業,作業困難重重——深水測試工具選擇和使用沒有經驗,再加上測試儲層物性好,砂岩疏鬆,大產量放噴易出砂,會損害測試設備。結合“海洋石油981”實際,湛江分公司開展測試技術專題研究,自主研發了測試地面流程模塊化設備,創新工藝,最終獲高產油氣流。
“衡量一家公司是否具備深水勘探能力,國外採納的標准之一就是是否具有‘被實踐証實’的深水技術。如今‘海洋石油981’勘探發現我國首個深水大氣田陵水17-2,表明我們的深水技術經受住了實踐檢驗,中國海油的深水勘探能力實現了突破和飛躍。有了這個能力,我們在南海尋找更多大油氣田,就有了更大的信心和決心。”謝玉洪說。
南海氣區“大門”打開
——“海洋石油981” 南海深水鑽探突破,將提速南海大氣區建設,推動中國海油走向遠海
世界聚焦陵水17-2勘探突破,還在於它打開了一扇通往南海天然氣“寶庫”的大門。
據湛江分公司副總經理王振峰介紹,南海北部深水區分布著寶島、陵水、樂東等眾多凹陷,這些凹陷有著相似的油氣地質環境和成藏條件。如今,陵水17-2勘探突破,証實了這些凹陷發現大批天然氣田的現實性。
這對於中國海油南海大氣區建設,無疑是一個巨大喜訊。上世紀80年代,國務院原國務委員、石油工業部部長康世恩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領導曾提出,在海上尋找萬億大氣區。幾十年來,海油人追逐這一夢想的腳步從未停歇。
“南海大氣區是客觀存在的。”王振峰指出,我國陸海共有5大氣區,其中南海西部大氣區預測資源量在5個大氣區中名列前茅。不過,這裡水深、高溫超壓,勘探難度大。
再難也要前行,進入新世紀,湛江分公司大力推進南海大氣區建設,至今已在鶯歌海盆地高溫高壓區發現了東方13區大氣田,如今又在瓊東南深水區發現了陵水17-2大氣田,此外,瓊東南大崖城區、鶯歌海樂東區勘探也在積極推進,南海大氣區的儲量基礎正逐步夯實。
南海大氣區建設,不只是發現儲量,更要動用儲量。儲量如何變產量,就陵水17-2深水氣田來說,中國海油能實現自主開發嗎?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總工程師高東升說:“在策略上,南海大氣區建設採用‘一盤棋’思維,即把南海所有氣田通過一條沿海南島周邊海域的管網連接起來。形象地說,就是將‘寶石串成項鏈’,陵水17-2深水氣田也將納入南海大氣區建設規劃中。”
“這種思路,可整體降低南海氣田開發成本,提升整體利用效益。尤其是陵水17-2等具有規模儲量的深水大氣田的納入,更有利於提升這種整體降本增效的作用。”
對於自營深水氣田自主開發的相關技術,高東升很有信心:“2010年開發崖城13-4氣田時,該氣田水深不足100米,我們卻按照深水模式開發,積累了豐富的深水氣田開發經驗。目前針對南海深水區內波流、高靜壓低溫環境,及遠離陸地帶來的油氣集輸工藝設計和生產安全難題,我們正強化技術攻關,以盡快形成完整的自營深水氣田開發能力。”
“隨著深水油氣勘探開發實力的增強,我們將繼續向遠海推進,推動中國海油持續發展,助力我國海洋強國建設,讓我國在未來全球深水油氣勘探博弈中實力更強。”高東升說。(記者 張光明)
海洋石油981深水測試記
從2007年開始,參與荔灣3-1深水項目的過程中,中海艾普油氣測試(天津)有限公司(下稱中海艾普)陸續派出11批次、26人到英國勘探及生產服務(控股)有限公司參加每期3個月以上的深水測試技術培訓,這些技術人員培訓完畢后隨即投入荔灣3-1測試項目中,將理論付諸實踐,他們迅速成長為深水測試領域的技術骨干。
在認真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經驗的基礎上,中海艾普還引進了一套電液控制的水下樹,它是深水測試及完井作業必不可少的水下裝備,也是目前世界最新一代電液控制的水下樹,此套水下樹具備在復雜條件下實現測試管柱應急解脫的能力,從而保証整個鑽井平台的安全。並且其獨特的泥面附近隔水管溫度及油管壓力實時監測的功能,在陵水17-2-1井的預防水下管柱生產水合物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自營深水項目陵水17-2-1井測試之前,我們發現,“海洋石油981”鑽井平台的測試甲板設置和哈斯基所用的西方“大力士”平台設置不同,因此,此次測試作業的最大難點是如何保証地面測試流程的本質安全及測試作業時效。
在充分調研、大膽論証及審慎決策的基礎上,針對地面測試流程,中海艾普創新性地提出了地面測試流程模塊化的理念,在之后的多次專家論証會上,專家組對地面測試模塊化方案的設計、制造和海上安裝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建設性意見。在陵水17-2-1井的測試作業中,中海艾普在交叉作業、吊車頻繁被佔用及高溫環境等不利條件下,安全高效地完成了全部地面流程的安裝和調試,比永久性安裝地面測試流程節約了一半以上時間。
(中海艾普專門從事油田測試作業的技術服務,它由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和英國勘探及生產服務(控股)有限公司各投資50%建立。資料由中海油服魏劍飛、吳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