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能源>>專題>>能源企業>>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981”鑽獲海油首個自營深水大氣田系列報道

來源:中國海洋石油報

2014年09月15日14:47        手機看新聞

技術當先鋒 深水擒氣龍

——“海洋石油981”鑽獲海油首個自營深水大氣田系列報道之一

8月18日,從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海洋石油981”鑽井平台(下稱“981”)在南海北部深水區陵水17-2-1井測試成功,獲得高產油氣流。

深水擒氣龍,技術當先鋒。在此之前,總公司工程技術部、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總院、中海油服、海油發展工程技術公司等單位組成了一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深水鑽完井鐵軍,助力“981”直搗深海龍宮。

這一役,難點挑戰多

深水作業難,深水氣井作業難上加難,因為氣體易擴散,不如液體好控制。而這次的作業對象又是深水井,上覆岩層薄、地層破裂壓力低,給作業增添了很大的難度和風險。同時,作業時井漏風險高,井控難度大,再加之陵水17-2-1井屬於異常壓力氣井,難度更大。

挑戰遠不止這些。據總公司工程技術部深水技術處深水完井測試高級主管楊秀夫介紹,這是“981”進行的第一次自營深水測試作業,第一次投用自主設計的測試地面模塊化設備,第一次使用深水水下測試樹……

全新的領域,全新的作業,帶來的是全新的挑戰。第一次使用新購置的水下測試樹,設備的性能是否穩定?第一次將勘探井轉為開發井,井下的安全風險如何掌控?測試防砂方案是否與地層特性匹配?做探井設計時所考慮的因素是否能涵蓋未來開發中所面臨的各種因素?

在該區域,外方作業者曾進行過5口井的作業,當時井涌、井漏等復雜情況頻發,鑽井安全風險不容小覷。

中國海油鑽完井一路的技術人員不打無准備之仗,“作業技術難點有哪些?作業風險在哪裡?裝備和工具上缺什麼?在作業之前,鑽完井技術人員認真梳理這些問題,開展技術攻關,制訂詳細的技術方案和風險應對預案。”總公司工程技術部深水處處長胡偉杰說。

圍繞此次深水作業,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組織開展了11項鑽井、5項測試技術攻關。而就在“981”完成此次作業前不久,兩部醞釀已久的深水技術著作——《深水鑽井規程和指南》和《深水測試規程和指南》新鮮出爐。這兩部著作是總公司工程技術人員集體智慧的結晶,為深水鑽井、測試作業提供了技術指引。

這一役,技術沉澱多

借智借勇,“981”首次深水測試成功,斬獲深水大氣田。充滿挑戰的工作往往也意味著沉甸甸的收獲:此役后,中國海油“基本掌握了全套深水鑽井技術、全套深水測試技術和全套深水作業管理要素”。每一條都含金量十足,每一條都是歷史性突破,這標志著中國海油已躋身掌握深水鑽探技術的少數石油公司的行列,標志著中國海油完全具備了進行自主深水勘探的技術能力。

在攻克技術難題的同時,深水鑽完井團隊還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在此次作業中,中國海油自主研發的測試地面流程模塊化設備首次成功應用,使“981”在提升了綜合作業能力的同時實現了降本增效。以往,業界多採用測試地面設備逐一安裝方案,長期佔用有限的平台甲板面積,每次海上安裝和拆卸需要花上30多天的時間。而地面流程設備進行模塊化設計后,海上安裝及拆卸時間一下縮減至8天左右。僅此一項技術創新,就能為每口井的測試節約25個船天左右,可節省費用1.5億元。

深水水下測試樹是深水測試的核心工具,在此次測試作業中也得以登台亮相。它結構復雜、精度高,並由電液控制,是此前公司在深水測試關鍵技術方面的瓶頸。中國海油深水團隊通過學習、引進、實操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基本掌握了水下測試樹的關鍵技術。針對深水特有的水合物風險,本次作業還配備了實時溫壓監測系統及化學藥劑注入系統,能及時、有效地監控和防止管柱形成水合物。

如果說深水鑽井是一個尋找油氣的狩獵過程,那麼深水測試則是一個釋放獵物並檢測其能力的高危過程。以陵水17-2氣田為起點,憑借積澱下的深水鑽井和測試的核心技術,中國海油從此可以在廣闊的深水海域尋獵、釋放、探測和開發油氣寶藏了!(記者 張高峰)

協同抱成團 “三術”闖深水

——“海洋石油981”鑽獲海油首個自營深水大氣田系列報道之二

一“鑽”驚人!8月18日,從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下稱湛江分公司)傳來佳音:“海洋石油981”鑽井平台在南海北部深水區陵水17-2-1井測試成功,獲高產油氣流。此次鑽井及測試作業,標志著中國海油基本掌握全套深水鑽井技術、全套深水測試技術與全套深水管理要素。

深水戰略的穩步落地,伴隨深水管理模式的漸進生長。回首此次深水測試,中國海油又是憑哪些管理“戰術”,闖出這條“非常之道”?

“雙輪驅動”戰術:創新項目組運作模式

挺進深水,挑戰叢生,不僅作業費用高,而且風險大。對於湛江分公司而言,更是首次開展自營深水作業。為攻下這些“山頭”,湛江分公司“調兵遣將”,抽調跟蹤參與過深水作業、具備一定深水經驗的人員,專門成立深水地質油藏項目組與鑽完井項目組。

“兩大項目組由公司主管領導直接負責,以甲方項目組為中心,其他服務商支持協作,由於架構上與公司常規項目組一致,運作模式、管理方式比較成熟,內外溝通順暢有效。”湛江分公司鑽完井部深水項目組項目經理方滿宗說。

在構建項目組運作模式的同時,公司構建大支持協作模式,即以地質油藏、鑽完井項目組為主導,其他部門通力協作。

項目組運作模式與大支持協作模式“雙輪”驅動,湛江分公司順利完成3口深水探井作業,並獲重大發現,各項鑽井工程指標均優於合作井與前期自營井:鑽井作業效率較本區域合作井提升22%,較前期自營井提升23%﹔深水井建井周期較本區域合作井降低37%,較前期自營井降低39%﹔鑽井費用僅為本區域合作井的44%,前期自營井的26%﹔重大責任事故、人員傷亡事故、海洋污染事故均為零。

“無縫銜接”戰術:溝通合作成常態

為實現深水作業“無縫銜接”,公司層面每月召開一次深水例會,地質油藏與鑽完井項目組共同參加,多方力量溝通協調項目運作、作業組織等。通過統籌各項取資料計劃,既確保完成取資料要求,又滿足作業時效最優,為項目推進扎牢根基。

此外,項目組之間努力實現溝通合作常態化。“由於鑽完井作業中工程與地質緊密結合,在作業過程中,鑽完井和地質油藏項目組須建立通暢的溝通渠道,就地層、岩性、壓力等信息實時溝通,摸透地質信息后,鑽完井制訂的方案才更合理、更安全。” 湛江分公司鑽完井部鑽完井總監杜威說。

在獲取資料方面,地質油藏與鑽完井項目組共同商討優化作業方案,使作業更安全高效。

“集團軍”戰術:合作單位協同發力

迎戰深水,湛江分公司深水鑽完井項目組作為“領頭雁”,引領中海油服、中海艾普等合作單位“集團軍”作戰,持續提升深水作業能力,實現協同發展。

因陵水區塊深水井屬於異常壓力氣井,相比其他海域而言,面臨的鑽完井作業難度更大,比如超深水作業、壓力窗口窄、井控井漏風險大等。挑戰面前,湛江分公司積極調整作業管理方式,大幅提升平台整體作業能力,有力保障了深水作業的高效安全。

在總公司與湛江分公司積極推動下,深水測試地面設備模塊化的建造和深水水下測試樹在提高作業時效和降低測試成本的同時,打破國外公司技術壟斷。自主研制深水測試地面設備模塊化在陵水17-2-1高產測試作業中的成功應用,與國際上常規深水地面設備連接方式相比,節省鑽井船天約16天,直接節省測試成本超億元。

此外,通過簽訂合作意向書,在水下測試樹方面,打破國際上僅有的兩家公司的技術把控。通過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實現了深水井鑽后立即進行測試的要求,也推進了深水測試常規化。(記者 孫國徽 通訊員 孟文波)

深水“首戰”煉精兵 未雨綢繆育人才

——“海洋石油981”鑽獲海油首個自營深水大氣田系列報道之三

陵水17-2-1井測試是中國海油深水自營測試的“處女秀”,也是中國海油深水作業團隊的首次“大考”。

首戰告捷,陵水17-2項目和“海洋石油981”不僅創造了中國海油的“三項第一”,實現了自營深水作業的“三項基本掌握”,更讓人欣喜的是,它還鍛煉了一支操作熟練、精於技術、懂得管理、能打硬仗的深水人才隊伍。

深水擒氣龍,技術當先鋒、管理作后盾,深水人才隊伍則是將技術和管理轉化為油氣儲量的核心要素。而深水人才隊伍的養成,靠的是項目中的攻堅克難、學習提升,更靠的是長期以來海油深水戰略大框架下人才培養的未雨綢繆、厚積薄發。

邊學邊干:項目攻堅煉精兵

8月19日,陵水17-2-1井測試成功的第二天,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下稱湛江分公司)鑽完井首席方滿宗向在“海洋石油981”(下稱“981”)平台現場調研的總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王宜林一行匯報時說:“項目鍛煉了一支能打硬仗的深水作業隊伍,全方位培養鍛煉了地質油藏、鑽井及測試等深水項目技術及管理人員,形成了一支完整的深水作業團隊。”

這支完整的深水作業團隊,是中國海油系統內多家單位共同組成的“集團軍”。來自湛江分公司深水鑽完井項目、地質油藏項目組、中海油服鑽井事業部、海油發展工程技術公司、中海艾普和多個支持部門的鑽井、完井、測試、科研多專業深水作業人員,面對一個個國內海域“首次”,無縫交流、交叉學習、共同攻堅,戰勝了一個個困難挑戰。

深水培訓18次、交流46次、學習21次、總結12次……湛江分公司鑽完井部提供的一組數據從側面反映出深水作業隊伍在項目中不間斷開展深水技術學習的勁頭,也體現出“集團軍”協同作戰、互通有無、共同進步的良好風氣。

首個項目初吃“螃蟹”,深水團隊邊學邊干,通過不間斷的深水技術學習,全方位了解、掌握了深水作業安全、技術及作業要點。自主設計的深水測試地面模塊化設備首次投用、深水水下測試樹首次成功使用……多項“首次”的背后,是深水作業團隊11項鑽井技術攻關、5項測試技術攻關。磨礪造就人才,在從技術攻關到成功應用的過程中,深水人才隊伍快速成長、迅速成熟。

厚積薄發:未雨綢繆育人才

首次深水作業“大考”對深水人才隊伍的砥礪提升不言而喻,然而作業之前漫長“備考”階段的厚積薄發對於深水人才的培養更顯珍貴。

“除實習監督外,參與陵水17-2項目作業的鑽完井及測試總監、監督,都參與過崖城13-4項目,”湛江分公司完井經理王爾鈞說,“在崖城13-4項目中積累的作業經驗為此次測試作業的優質、安全、高效進行提供了保障。”

崖城13-4是一個水深不足100米的邊際氣田,依托崖城13-1氣田設施聯合開發。然而,湛江分公司在設計、制造生產裝置時,完全按照滿足水深3000米、耐酸防腐的深水應用工況開展。

這樣一個邊際氣田為何要“小馬配好鞍”?湛江分公司總經理謝玉洪表示其中有長遠的考量,那就是嘗試以准深水的模式開發,為南海西部油田走向深水練兵。

在中國海油海外戰略的大框架下,深水項目未動,人才培養先行。南海西部技術人員依托總公司的培訓平台和國際公司的項目資源,抓住一切機會參與深水作業鍛煉學習。從2010年開始,湛江分公司成立“深水鑽完井跟蹤小組”,緊密跟蹤國內外所有與深水鑽完井相關的作業和技術、裝備發展。

陵水17-2項目之前,作業人員從南海西部走到南海東部,從中國海域走到剛果深水項目,從合作井到自營井,從鑽井到完井,從安全管理到技術管理,全面參與深水項目的基地和現場作業。

2013年5月13日,中國海油第一批11名深水鑽完井作業關鍵崗位技術人員赴美國“石油城”休斯敦“取經”。陵水17-2項目的多位鑽完井及測試總監參加了這一重點培訓項目,並在10天的培訓中獲得了國際井控論壇資格認証,提升了深水井控能力。

深水旗艦“海洋石油981”的深水作業團隊的培養要回溯到8年前。早在2006年,中海油服鑽井事業部就將淺水鑽井平台上的骨干陸續輸送到外方深水平台鍛煉學習。平台投入使用后,在平台關鍵崗位“一崗雙人”的快速人才培養模式下,“海洋石油981”平台這支平均年齡32歲的“青年軍”,先后歷經南海東部深水項目和中建南項目的歷練。陵水項目首次深水測試取得圓滿成功,使這支“青年軍”成長為一支操作能力強、技術能力硬的深水鑽井作業隊伍。

未雨綢繆蓄勢聚力,重點項目秣馬厲兵。以陵水項目為起點,一支馳騁深水的作業團隊初見規模、日趨成熟,中國海油挺進深水、建設南海大氣區的步伐更加堅定。(記者 劉樹梁 通訊員 杜威)

(責編:杜燕飛、王靜)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