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執法人員在西林社19號一小屋內查出“黑氣”。(本報記者 張淇輝 攝)
這個藏“黑氣”的小屋周邊都是居民樓。(本報記者 張淇輝 攝)
這輛報廢的貨車上藏著黑煤氣。
“9·19”燃爆事故后,煤氣使用安全受到重視,極具危險、不規范的“黑氣”,成為首個“動刀”對象。昨日,思明區蓮前街道牽頭轄區各職能部門、集美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灌口執法中隊對“黑氣”展開高壓整治,查處多個“黑氣”窩點的同時,共繳獲258瓶“黑氣”。
思明城中村
破敗小屋堆了42瓶“黑氣”
昨日下午,執法人員接到舉報稱,在西林社19號有人經營“黑氣”。通過一條狹長的城中村小道,在一陡坡處,執法人員找到了西林社19號的房子,四周房屋密集,人員流動大,房子一側是陡坡通往另一條小路。
就在陡坡上,有一間小房屋緊貼著西林社19號,一門一窗,屋內漆黑且大門緊閉。
執法人員找不到該房屋的主人,於是強行打開房門。掀開紅布發現,鏽跡斑斑、大小不一的“黑氣”瓶疊了兩層。在燃氣公司專業人員的確認下,執法人員將屋內的“黑氣”搬出來清點,共有17瓶15公斤重和25瓶5公斤重“黑氣”。
思明區城管執法人員告訴記者,19日至今,他們已經接到並處理超過25起投訴,加上昨日查處的105瓶“黑氣”,總共查處了225瓶“黑氣”。
集美灌口鎮
153瓶“黑氣”藏身學校旁
昨天上午,灌口執法中隊在排查過程中接到群眾舉報稱,一處隱蔽的“黑氣”窩點就藏身在廈門實驗小學集美分校附近。為了驗証消息的准確性,同時也為了避免“打草驚蛇”,兩名執法人員先行穿便衣到舉報地點調查。
在廈門實驗小學集美分校圍牆邊,靠近灌口醫院的地方,執法人員觀察到一處可疑的簡易房和兩輛停在路邊的貨車。“其中一輛已是報廢車,駕駛室完全不能用了。”執法人員說,貨車的后斗上著鎖,他們預計車上有可疑物品,立即聯系中隊前往支援。結果,簡易房和兩輛貨車上的“黑氣”之多讓人震驚。執法人員在現場共發現、清點了153瓶“黑氣”。
“此次查處的堪稱是近年來島外發現的最大‘黑氣’窩點之一。”執法人員說,而且這一窩點還緊鄰學校和醫院,安全隱患非常大,幸好及時發現。目前,執法人員正在對案件進行進一步調查。(記者 應潔 袁舒琪 見習記者 何炳進)
記者手記
“黑氣”貴了
誰還會用呢
接連幾日來,相關部門對“黑氣”展開一系列整治行動,記者通過暗訪調查發現,在強有力的打擊之下,黑煤氣業態正發生微妙的變化——表面,收繳減少了市面黑煤氣的流動量﹔深層,高壓態勢引發黑煤氣市場“恐慌”,帶動市場杠杆傾斜。
在后埔社,使用黑煤氣早就成了不少餐飲店的習慣,但這種習慣在這幾天被打破了。“市場嚴了,黑煤氣價格貴了,再用不劃算咯!”一家餐飲店老板這樣說道。
記者從黑煤氣商那裡証實了這個說法。黑煤氣商小郭“抱怨”生意快做不下去了:“原本15升的煤氣進貨價是80元左右,現在漲到了105元。”而煤氣罐的使用成本也高了,他指著一個鏽跡斑斑的煤氣罐說,“現在這樣的煤氣罐都不能用了,隻好25元賣給收廢品的。”
不難看出,整治的高壓態勢帶來顯而易見的價格杠杆變動。相應的,小型餐飲經營者考慮到安全、利潤等問題,選擇的天平也漸漸往正規煤氣傾斜。蔡塘一家名為閩杭小廚的餐飲店老板說,現在15升的“黑氣”要120元,和華潤燃氣的價格已相差無幾,“那還不如選擇正規的煤氣,也是為了自己的安全。”
顯然,如果又貴又不安全,那誰還願意用黑煤氣啊?這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方向,在大范圍排查黑煤氣之外,如何利用市場杠杆,帶動整體業態調整,或許今后能夠成為整治黑煤氣的良方。(記者 袁舒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