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能源

周大地:能源補貼未使窮人真正得好處

2014年12月12日09: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周大地:能源補貼未使窮人真正得好處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在利馬氣候大會氣候傳播與公眾意識主題邊會上表示,要實現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中國在消費理念和市場信號引導方面還有很大的改進余地。 彭大偉 攝

  中新網利馬12月10日電 (記者 彭大偉)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家組成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在利馬氣候大會期間表示,要實現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中國在消費理念和市場信號引導方面還有很大的改進余地。他強調,能源補貼實際上並未真正使生活窮困人群得到好處,而是使住大房子、用電量較大的消費者獲得更多利益。

  周大地是在參加由中國新聞社、中國人民大學和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共同主辦的“氣候傳播與公眾意識”主題邊會時做出以上表示的。

  談及能源對於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意義,周大地表示,目前溫室氣體排放80%是化石能源燃燒造成的,要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首先就要對能源體系進行重大調整。

  “從中國和世界各國經驗來看,首先是要解決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節約能源的消費行為。”他指出,從世界各國成功案例來看,如果不強調節能,而隻強調供應方面的結構改變,將達不到真正減排溫室氣體的作用。

  在這一領域,中國已准備採取大刀闊斧的行動。

  今年6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明確提出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以及堅決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堅持“節約、清潔、安全”的戰略方針,加快構建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

  對於如何落實雄心勃勃的能源戰略,周大地認為,目前中國應該做兩件事,首先要從理論和社會價值方面加強引導。

  他認為,中國的發展模式在很長時間內有一種傾向,即照搬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高碳工業化的城市化道路,然而卻沒有學習工業化國家做得比較好的地方,特別是人均能源消費大約是北美一半左右的歐洲,那裡公共交通設施、建筑節能、社會節能觀念和政策推動等方面都有很多成功經驗。

  另一方面,周大地認為,中國在消費理念和市場信號引導方面還有很大改進的余地。他指出,普遍性的能源補貼隻會起兩個作用,一是會引導許多不合理消費,使長期消費模式走到高碳消費道路上去。

  能源結構調整亦存在類似的問題,他認為,如果電價和油價等不能得到相應調整,那麼想進一步發展可再生能源,以及增大可再生能源在電力供應中的份額,將面臨更大困難,“現在實際上中國可再生能源上網和進一步發展,很多方面受限於電價。”

  他強調,能源補貼實際上並未真正使生活窮困人群得到好處,而是使住大房子、用電量較大的消費者獲得更多利益。

  “中國一是需要向做得比較好的國家學習,二是需要從理論上把這個道理講清楚,使我們的市場引導信號能夠進一步完善,能夠使中國真正走向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周大地說。(完)

(責編:杜燕飛、王靜)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