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能源十三五規劃印發 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 15%以上【3】

2017年01月17日16:19 | 來源:人民網-能源頻道
小字號

        第三章 主要任務

        一、高效智能,著力優化能源系統

        以提升能源系統綜合效率為目標,優化能源開發布局,加強電力系統調峰能力建設,實施需求側響應能力提升工程,推動能源生產供應集成優化,構建多能互補、供需協調的智慧能源系統。

        優化能源開發布局。根據國家發展戰略,結合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大氣污染防治要求,充分考慮產業轉移與升級、資源環境約束和能源流轉成本,全面系統優化能源開發布局。能源資源富集地區合理控制大型能源基地開發規模和建設時序,創新開發利用模式,提高就地消納比例,根據目標市場落實情況推進外送通道建設。能源消費地區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能源,降低對外來能源調入的依賴。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供需雙方自主銜接為基礎,合理優化配置能源資源,處理好清潔能源充分消納戰略與區域間利益平衡的關系,有效化解棄風、棄光、棄水和部分輸電通道閑置等資源浪費問題,全面提升能源系統效率。

        加強電力系統調峰能力建設。加快大型抽水蓄能電站、龍頭水電站、天然氣調峰電站等優質調峰電源建設,加大既有熱電聯產機組、燃煤發電機組調峰靈活性改造力度,改善電力系統調峰性能,減少冗余裝機和運行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積極開展儲能示范工程建設,推動儲能系統與新能源、電力系統協調優化運行。推進電力系統運行模式變革,實施節能低碳調度機制,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及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合理補償電力調峰成本。

        實施能源需求響應能力提升工程。堅持需求側與供給側並重,完善市場機制及技術支撐體系,實施“能效電廠”、“能效儲氣庫”建設工程,逐步完善價格機制,引導電力、天然氣用戶自主參與調峰、錯峰,增強需求響應能力。以智能電網、能源微網、電動汽車和儲能等技術為支撐,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網絡,增強用戶參與能源供應和平衡調節的靈活性和適應能力。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綜合節能服務等市場化機制和新型商業模式。

        實施多能互補集成優化工程。加強終端供能系統統籌規劃和一體化建設,在新城鎮、新工業園區、新建大型公用設施(機場、車站、醫院、學校等)、商務區和海島地區等新增用能區域,實施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工程,因地制宜推廣天然氣熱電冷三聯供、分布式再生能源發電、地熱能供暖制冷等供能模式,加強熱、電、冷、氣等能源生產耦合集成和互補利用。在既有工業園區等用能區域,推進能源綜合梯級利用改造,推廣應用上述供能模式,加強余熱余壓、工業副產品、生活垃圾等能源資源回收及綜合利用。利用大型綜合能源基地風能、太陽能、水能、煤炭、天然氣等資源組合優勢,推進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工程建設運行。

專欄 3 能源系統優化重點工程

        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工程:統籌規劃、集約開發,優化建設山西、鄂爾多斯盆地、內蒙古東部地區、西南地區和新疆五大國家綜合能源基地。穩步推進寧夏寧東、甘肅隴東區域能源基地開發,科學規劃安徽兩淮、貴州畢節、陝西延安、內蒙古呼倫貝爾、河北張家口等區域能源基地建設,促進區域能源協調可持續發展。

        優質調峰機組建設工程:加快推進金沙江龍盤、崗托等龍頭水電站建設,建設雅礱江兩河口、大渡河雙江口等龍頭水電站,提高水電豐枯調節能力和水能利用效率。合理規劃抽水蓄能電站規模與布局,完善投資、價格機制和管理體制,加快大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新增開工規模 6000 萬千瓦,2020 年在運規模達到4000 萬千瓦。在大中型城市、氣源有保障地區和風光等集中開發地區優先布局天然氣調峰電站。

        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工程:重點在青海、甘肅、寧夏、四川、雲南、貴州、內蒙等省區,利用風能、太陽能、水能、煤炭、天然氣等資源組合優勢,充分發揮流域梯級水電站、具有靈活調節能力火電機組的調峰能力和效益,積極推進儲能等技術研發應用,完善配套市場交易和價格機制,開展風光水火儲互補系統一體化運行示范,提高互補系統電力輸出功率穩定性和輸電效率,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就地消納能力。加快發展儲電、儲熱、儲冷等多類型、大容量、高效率儲能系統,積極建設儲能示范工程,合理規劃建設供電、加油、加氣與儲能(電)站一體化設施。

        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工程:在新增用能區域加強終端供能系統統籌規劃和一體化建設,因地制宜實施傳統能源與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能源的協同開發利用,統籌規劃電力、燃氣、熱力、供冷、供水管廊等基礎設施,建設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系統。在既有用能區域推廣應用上述供能模式,同時加快能源綜合梯級利用改造,建設余熱、余壓綜合利用發電機組。建成北京城市副中心、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山西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示范工程,余熱、余壓綜合利用規模達到 1000 萬千瓦,建設一批智慧能源示范園區。

        “能效電廠”建設工程:全國范圍內擴大實施峰谷、季節、可中斷負荷等價格制度,推廣落實氣、電價格聯動機制。在四川、雲南、湖北、湖南、廣西、福建等水電比重大的省份實施豐枯電價。鼓勵發展咨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托管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服務,積極開展合同能源管理示范工程。

        積極推動“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加快推進能源全領域、全環節智慧化發展,實施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推進能源監測、能量計量、調度運行和管理智能化體系建設,提高能源發展可持續自適應能力。加快智能電網發展,積極推進智能變電站、智能調度系統建設,擴大智能電表等智能計量設施、智能信息系統、智能用能設施應用范圍,提高電網與發電側、需求側交互響應能力。推進能源與信息、材料、生物等領域新技術深度融合,統籌能源與通信、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能源生產、輸送、使用和儲能體系協調發展、集成互補的能源互聯網。

(責編:杜燕飛、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