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十三五規劃印發 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 15%以上【5】
——煤炭深加工。按照國家能源戰略技術儲備和產能儲備示范工程的定位,合理控制發展節奏,強化技術創新和市場風險評估,嚴格落實環保准入條件,有序發展煤炭深加工,穩妥推進煤制燃料、煤制烯烴等升級示范,增強項目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嚴格執行能效、環保、節水和裝備自主化等標准,積極探索煤炭深加工與煉油、石化、電力等產業有機融合的創新發展模式,力爭實現長期穩定高水平運行。“十三五”期間,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生產能力達到 1300 萬噸和 170 億立方米左右。
鼓勵煤矸石、礦井水、煤礦瓦斯等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提升煤炭資源附加值和綜合利用效率。採用先進煤化工技術,推進低階煤中低溫熱解、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等煤炭分質梯級利用示范項目建設。積極推廣應用清潔煤技術,大力發展煤炭洗選加工,2020 年原煤入選率達到 75%以上。
專欄 7 煤炭深加工建設重點 |
煤制油項目:寧夏神華寧煤二期、內蒙古神華鄂爾多斯二三線、陝西兗礦榆林二期、新疆甘泉堡、新疆伊犁、內蒙古伊泰、貴州畢節、內蒙古東部。 煤制天然氣項目:新疆准東、新疆伊犁、內蒙古鄂爾多斯、山西大同、內蒙古興安盟。 煤炭分質利用示范項目:陝西延長榆神煤油電多聯產、陝煤榆林煤油氣化多聯產、龍成榆林煤油氣多聯產,江西江能神霧萍鄉煤電油多聯產等。 |
——煉油。加強煉油能力總量控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產能,適度推進先進產能建設。嚴格項目准入標准,防止以重油深加工等名義變相增加煉油能力。積極開展試點示范,推進城市煉廠綜合治理,加快產業改造升級,延長煉油加工產業鏈,增加供應適銷對路、附加值高的下游產品,提高產業智能制造和清潔高效水平。
推進非化石能源可持續發展。統籌資源、環境和市場條件,超前布局、積極穩妥推進建設周期長、配套要求高的水電和核電項目,實現接續滾動發展。堅持集中開發與分散利用並舉,調整優化開發布局,全面協調推進風電開發,推動太陽能多元化利用,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發展質量和在全社會總發電量中的比重。
——常規水電。堅持生態優先、統籌規劃、梯級開發,有序推進流域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加快建設龍頭水電站,控制中小水電開發。在深入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確保環境可行的前提下,科學安排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等大型水電基地建設時序,合理開發黃河上游等水電基地,深入論証西南水電接續基地建設。創新水電開發運營模式,探索建立水電開發收益共享長效機制,保障庫區移民合法權益。2020 年常規水電規模達到 3.4 億千瓦,“十三五”新開工規模 6000 萬千瓦以上。
發揮現有水電調節能力和水電外送通道、周邊聯網通道輸電潛力,優化調度運行,促進季節性水電合理消納。加強四川、雲南等棄水問題突出地區水電外送通道建設,擴大水電消納范圍。
——核電。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在採用我國和國際最新核安全標准、確保萬無一失的前提下,在沿海地區開工建設一批先進三代壓水堆核電項目。加快堆型整合步伐,穩妥解決堆型多、堆型雜的問題,逐步向自主三代主力堆型集中。積極開展內陸核電項目前期論証工作,加強廠址保護。深入實施核電重大科技專項,開工建設 CAP1400 示范工程,建成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加快論証並推動大型商用乏燃料后處理廠建設。適時啟動智能小型堆、商業快堆、60 萬千瓦級高溫氣冷堆等自主創新示范項目,推進核能綜合利用。實施核電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行動,加強核安全監督、核電操作人員及設計、建造、工程管理等關鍵崗位人才培養,完善專業人才梯隊建設,建立多元化人才培養渠道。2020 年運行核電裝機力爭達到 5800 萬千瓦,在建核電裝機達到 3000 萬千瓦以上。
——風電。堅持統籌規劃、集散並舉、陸海齊進、有效利用。調整優化風電開發布局,逐步由“三北”地區為主轉向中東部地區為主,大力發展分散式風電,穩步建設風電基地,積極開發海上風電。加大中東部地區和南方地區資源勘探開發,優先發展分散式風電,實現低壓側並網就近消納。穩步推進“三北”地區風電基地建設,統籌本地市場消納和跨區輸送能力,控制開發節奏,將棄風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加快完善風電產業服務體系,切實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市場競爭力。2020 年風電裝機規模達到 2.1 億千瓦以上,風電與煤電上網電價基本相當。
——太陽能。堅持技術進步、降低成本、擴大市場、完善體系。優化太陽能開發布局,優先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擴大“光伏+”多元化利用,促進光伏規模化發展。穩步推進“三北”地區光伏電站建設,積極推動光熱發電產業化發展。建立棄光率預警考核機制,有效降低光伏電站棄光率。2020 年,太陽能發電規模達到 1.1 億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 6000 萬千瓦、光伏電站 4500 萬千瓦、光熱發電 500 萬千瓦,光伏發電力爭實現用戶側平價上網。
專欄 8 風能和太陽能資源開發重點 |
穩步推進內蒙古、新疆、甘肅、河北等地區風電基地建設。在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陝西等太陽能資源和土地資源豐富地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有序推進光伏電站建設。在四川、雲南、貴州等水能資源豐富的西南地區,借助水電站外送通道和靈活調節能力,推進多能互補形式的大型新能源基地開發建設,充分發揮風電、光伏發電、水電的互補效益,重點推進四川省涼山州風水互補、雅礱江風光水互補、金沙江風光水互補、貴州省烏江與北盤江“兩江”流域風水聯合運行等基地規劃建設。 鼓勵“三北”地區風電和光伏發電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和大用戶直供,支持採用供熱、制氫、儲能等多種方式,擴大就地消納能力。大力推動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分散風能資源的開發,推動低風速風機和海上風電技術進步。 推廣光伏發電與建筑屋頂、灘涂、湖泊、魚塘、及農業大棚及相關產業有機結合的新模式,鼓勵利用採煤沉陷區廢棄土地建設光伏發電項目,擴大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分布式利用規模。 |
——生物質能及其他。積極發展生物質液體燃料、氣體燃料、固體成型燃料。推動沼氣發電、生物質氣化發電,合理布局垃圾發電。有序發展生物質直燃發電、生物質耦合發電,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熱電聯產。加快地熱能、海洋能綜合開發利用。2020 年生物質能發電裝機規模達到 1500 萬千瓦左右,地熱能利用規模達到 7000 萬噸標煤以上。
夯實油氣資源供應基礎。繼續加強國內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加大頁岩氣、頁岩油、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調查評價,積極擴大規模化開發利用,立足國內保障油氣戰略資源供應安全。
——石油。加強國內勘探開發,促進石油增儲穩產。深化精細勘探開發,延緩東部石油基地產量衰減,實現西部鄂爾多斯、塔裡木、准噶爾三大石油基地增儲穩產。加強海上石油基地開發,積極穩妥推進深水石油勘探開發。支持鄂爾多斯、鬆遼、渤海灣等地區超低滲油、稠油、致密油等低品位資源和頁岩油、油砂等非常規資源勘探開發和綜合利用。“十三五”期間,石油新增探明儲量 50 億噸左右,年產量 2億噸左右。
——天然氣。堅持海陸並進,常非並舉。推進鄂爾多斯、四川、塔裡木氣區持續增產,加大海上氣區勘探開發力度。以四川盆地及周緣為重點,加強南方海相頁岩氣勘探開發,積極推進重慶涪陵、四川長寧—威遠、雲南昭通、陝西延安等國家級頁岩氣示范區建設,推動其他潛力區塊勘探開發。建設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和貴州畢水興等煤層氣產業化基地,加快西北煤層氣資源勘查,推進煤礦區瓦斯規模化抽採利用。積極開展天然氣水合物勘探,優選一批勘探遠景目標區。2020 年常規天然氣產量達到 1700 億立方米,頁岩氣產量達到 300 億立方米,煤層氣(煤礦瓦斯)利用量達到 160 億立方米。
補齊能源基礎設施短板。按照系統安全、流向合理、優化存量、彌補短板的原則,穩步有序推進跨省區電力輸送通道建設,完善區域和省級骨干電網,加強配電網建設改造,著力提高電網利用效率。科學規劃、整體布局,統籌推進油氣管網建設,增強區域間協調互濟供給能力和終端覆蓋能力。加強能源儲備應急體系建設。
——電網。堅持分層分區、結構清晰、安全可控、經濟高效的發展原則,充分論証全國同步電網格局,進一步調整完善電網主網架。根據目標市場落實情況,穩步推進跨省區電力輸送通道建設,合理確定通道送電規模。有序建設大氣污染防治重點輸電通道,積極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外送通道建設,優先解決雲南、四川棄水和東北地區窩電問題。探索建立靈活可調節的跨區輸電價格形成機制,優化電力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完善區域和省級電網主網架,充分挖掘既有電網輸送潛力,示范應用柔性直流輸電,加快突破電網平衡和自適應等運行控制技術,著力提升電網利用效率。加大投資力度,全面實施城鄉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打造現代配電網,鼓勵具備條件地區開展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的微電網示范應用。“十三五”期間新增跨省區輸電能力 1.3 億千瓦左右。
——油氣管網。統籌油田開發、原油進口和煉廠建設布局,以長江經濟帶和沿海地區為重點,加強區域管道互聯互通,完善沿海大型原油接卸碼頭和陸上接轉通道,加快完善東北、西北、西南陸上進口通道,提高管輸原油供應能力。按照“北油南下、西油東運、就近供應、區域互聯”的原則,優化成品油管輸流向,鼓勵企業間通過油品資源串換等方式,提高管輸效率。按照“西氣東輸、北氣南下、海氣登陸、就近供應”的原則,統籌規劃天然氣管網,加快主干管網建設,優化區域性支線管網建設,打通天然氣利用“最后一公裡”,實現全國主干管網及區域管網互聯互通。優化沿海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布局,在環渤海、長三角、東南沿海地區,優先擴大已建 LNG 接收站儲轉能力,適度新建 LNG接收站。加強油氣管網運行維護,提高安全環保水平。2020年,原油、成品油管道總裡程分別達到 3.2 萬和 3.3 萬公裡,年輸油能力分別達到 6.5 億和 3 億噸﹔天然氣管道總裡程達到 10 萬公裡,干線年輸氣能力超過 4000 億立方米。
——儲備應急設施。加快石油儲備體系建設,全面建成國家石油儲備二期工程,啟動后續項目前期工作,鼓勵商業儲備,合理提高石油儲備規模。加大儲氣庫建設力度,加快建設沿海 LNG 和城市儲氣調峰設施。推進大型煤炭儲配基地和煤炭物流園區建設,完善煤炭應急儲備體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