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PX,很多人会觉得“神秘”。如果仔细看看衣服上的洗涤说明,就会发现面料项通常会标注“涤纶”、“聚酯纤维”,这两种,正是PX的下游产品。其实,我们身边的床单、窗帘、矿泉水瓶、胶囊、电话机、手机壳、电脑外壳、照相机、汽油等,用材无一不与PX有关。
PX是Para-Xylene的缩写,中文名是“对二甲苯”,是一种液态存在、无色透明、气味芬芳的芳烃类化合物。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和《危险化学品名录》,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PX并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欧盟也仅仅把它列为有害品。
那么,PX为何变成了“洪水猛兽”?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PX中的“苯”。 苯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在涂料等日常生活用品中存在,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化学物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认定,苯属于一类致癌化学物质,对人类致癌性证据充分。
作为基础化工产品,PX已经融入我们的衣食住行之中。鉴于PX应用十分广泛,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对PX的需求量逐渐猛增。
回顾历史,中国PX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00年以前,发展比较缓慢,但供需关系相对平衡,2000年国内自给率为88%;2000年到2010年,中国PX项目迅速发展,生产能力一跃成为世界第一;2010年至今,国内市场需求持续走高,而PX建设却步伐放缓,产能开始无法满足需求,每年需大量进口,2012年国内自给率只有56%左右。
由于国内产能明显不足,需求量大,PX价格不断走高。 “PX价格主要基于供需关系的变化。2009年基本在8500元/吨,近年来已上升到11500元/吨上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润生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每次中国国内PX项目遇阻,国际价格就会短期波动,下游企业就有遭受损失的风险。
以PX为代表的芳烃产业和以乙烯为代表的烯烃产业,并称石油化工的“两大家族”。其中,芳烃类家族包括苯、甲苯、混合二甲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和重芳烃等。
国内外的PX生产装置一般以石脑油为原料,通常经过预处理、连续重整、芳烃抽提、歧化、吸附分离、异构化、二甲苯分馏等工艺过程,最终得到PX产品。PX项目选址通常遵循如下原则:靠近上游炼油企业、靠近下游PTA生产企业、靠近大江大海、靠近国际原油管线。
同样是PX项目,为什么国内国外的待遇就“冰火两重天”呢?民众究竟惧怕PX什么?有网友表示:“我可以相信PX是低毒的,但我不相信生产过程是安全的;我可以相信你有能力实现安全生产,但我不相信你有动力去这样做。”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表示,“PX和同类石油化工生产的安全风险是可控的,”但风险不等于事故。“我们带着孩子上动物园,里面有老虎、豹子,笼子弄牢了就不可能伤害游客。”
中国PX反对者,不少都主张PX项目距离居民区至少要100公里,并称这是国际标准或国际规定。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中明确指出,PX装置的环境影响距离要求没有定值,需要根据每个项目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强度,根据推荐的计算模式单独计算。
事实上,许多国家或地区很多PX项目就被批准建设在市区附近,比如美国休斯敦PX工厂距城区1.2公里;荷兰鹿特丹PX工厂距市中心8公里;韩国一家PX工厂距市中心4公里;新加坡裕廊岛埃克森美孚炼厂PX工厂距居民区0.9公里;日本横滨NPRC炼厂PX生产基地与居民区仅隔一条高速公路;台湾中油的PX工厂在高雄市区附近。
这些国家或地区的PX项目能与公众和谐共处,主要得益于成熟而严格的环境风险管控制度。企业自身在尽力保证PX生产安全和消除PX负面影响。同时,生产PX的企业也尽可能做到信息透明,消除民众的不安全感。
从3月30日广东茂名PX项目引发群众聚集反对到4月5日PX网络词条“保卫战”,PX项目这个原本寻常的化工项目又一次被推至风口浪尖。作为石油化工的中间产品,PX背后是世界范围内的庞大产业。作为基础化工产品,PX已经融入我们的衣食住行之中。
PX,中文名称是对二甲苯,本身是低毒的,这是一个科学定义。但是,当PX进入生产流程,事情就变得有些复杂,它需要选址、建设、管理、监督各个层面的控制。这时,它就由一个科学问题,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有媒体发表评论说,PX想要在中国起步,先要过老百姓这关。老百姓关心的不是这个PX到底是“低毒”还是“剧毒”,而是那个“万一”情况出现我们怎么办,这个PX对人有多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