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能源

上海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煤气包”即将退出市场

蔡新华

2014年02月17日13:32    来源:中国环境报    手机看新闻

  位于上海市水电路上的一座“煤气包”。 资料图片

  今年,上海市将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人工煤气淘汰步伐更加迅疾。在上海居民能源结构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以减少雾霾,确保更多蓝天白云。

  据上海市有关部门透露,今年下半年,位于上海市区金沙江路上的3座“煤气包”将开始拆除。到明年年底,市内的“煤气包”将全部拆除,“煤气包”将尘封在市民的记忆中。

  近年来,人工煤气淘汰步伐逐步加快,呈现出良好态势: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天然气用户已达550万户,人工煤气用户则降至33万户,其他还有逾200万户液化气用户。清洁能源用户占大多数。

  煤气包也有辉煌的过去

  “煤气包”的学名叫“煤气储气柜”,用高50米~60米、直径50米的钢质圆柱形建筑,储存大量的人工煤气。

  上海第一座“煤气包”建于1864年,容量为1700立方米,最早的用户不足100户。“煤气包”的大扩容始于上世纪70年代人工煤气开始规模化推广时,上海最多建有22座,在高层建筑鲜见的年代一度成为城市地标。比如位于市中心苏州河旁西藏中路的那座“煤气包”,曾吸引了无数市民游客驻足观看,着实辉煌过一阵。不仅如此,“煤气包”还见证了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上世纪60年代,大多数上海市民家里烧的还是煤球炉。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上海开始大规模普及人工煤气,“煤气包”便“闪亮登场”,成为居民供气的“主角”。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用上人工煤气的家庭已达237万户,全市人工煤气供应量达18.7亿立方米,最高煤气日用量超过800万立方米,基本告别了煤球炉。

  清洁天然气成替代物

  好景不长,人工煤气也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上世纪末,天然气开始粉墨登场。天然气作为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备受推崇。它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能减少近100%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减少6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50%的氮氧化合物排放量,能从源头上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而且天然气热值是煤气热值的2.5倍,燃烧效率更高。 上海市民也十分接纳天然气。年逾六旬的谢韦兴是浦东本地居民,1999年4月他家率先用上了天然气。他清楚地记得,以前用人工煤气烧开一壶水大约需要10分钟。用天然气后,只要约4分钟。不仅如此,家里改用天然气后,燃气灶具、热水器等也进行了改装,加了熄火保护装置,使用更安全了。

  随后,上海市开始逐步推进人工煤气转换天然气。一系列数字可以明显地反映这一进程:1999年,上海市天然气供应量为1.1亿立方米,到2004年已增至10.7亿立方米,2006年突破20亿立方米。去年,这一数字则达到68.1亿立方米。近10年增长了近6倍。这清楚表明了上海居民能源结构经历了一次大调整,符合能源清洁化的大趋势。

  城市印记能否以适当形式保留

  2011年,为市民服务了26年的浦东杨高路储气柜成为全市首个被拆除的“煤气包”。截至目前,上海市已先后拆除了西藏中路等处共7座“煤气包”。 据上海市北燃气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俞群援透露,之所以要拆除“煤气包”,一方面是因为2015年年底人工煤气将退出上海,被清洁的天然气全面取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些“煤气包”基本上无法改造或者再利用。

  但也有人对此表示惋惜。有市民表示,“煤气包”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印记,能否以适当的形式加以保留,而不是全部一拆了之。据记者了解, 目前全市仍存有14座“煤气包”,其中位于金沙江路的3座“煤气包”已确定将要拆除。上海市北燃气销售公司相关人员表示,其余11座将被保留下来,它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印记”,还将继续承担储备天然气以及区域调峰和小时调峰作用。“不过那时‘煤气包’肚子里没有煤气,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气,它的名字也会被更名为‘天然气包’。”  ◆记者蔡新华 见习记者刘静

(责编:杜燕飞、王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