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能源

中国石油在中亚之环保篇:不夺天工保环境

2014年11月15日15:06        手机看新闻

由于石油石化行业自身在生产全过程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环境风险,技术上的缺陷和管理不善都极易引发环境污染事故,再加上当地对环保的重视,给中国石油在中亚地区的项目带来了重大挑战。

中国石油历来重视安全环保工作,尤其是在中亚地区,始终遵循安全环保管理“三同时”(管理精神即安全环保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将环保工作放在了首当其冲的位置,从各个方面加大环保的投入和设备改造。

当然,这些努力并没有白费。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环保机制和安全体系,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天然气等资源有效利用工程建设,中国石油在中亚地区实现了多年无较大及以上环境污染事故,有效遏制了一般污染事故的发生,环境保护业绩逐年提高。

作为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建设的主体,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哈萨克斯坦公司始终把HSSE管理工作提升到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的战略高度,牢固树立做好安全环保与安保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环保作为海外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第一要求,遵循“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HSSE管理理念,加大污染源综合治理,按照哈国新的《生态保护法典》要求和天然气综合利用计划,加快了环保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保体系建设,优先保证环保资金投入,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取得了“节能、减排”的显著成效,为中国石油赢得了负责任国际大公司的形象。

哈萨克斯坦公司依靠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理念,不仅在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和运销等生产经营方面开创新局面,以及国际化管理、多元文化融合和多国籍团队建设等管理方面创造新模式,而且一贯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健康安全环保工作,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责任,与哈国政府、社会团体及社区建立良好关系,得到哈国政府、当地社会和民众的高度认可。

2008年以来,PK项目、阿克纠宾项目多次荣获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企业社会贡献总统奖”;2009年,PK项目和中哈天然气管道项目分别获得哈国环保金奖“金普罗米修斯奖”;2010年,曼格什套项目获哈国企业年度最佳集体合同银质奖;2011年,PK项目获得哈萨克斯坦可持续发展奖。另外,阿克纠宾、PK、MMG等项目被哈总统誉为“油气合作典范”。金灿灿的奖杯和哈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亲笔签名的奖状,代表着哈国对中国石油在哈项目在企业劳动保护、履行社会责任、集体劳动合同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度肯定。

落实环保责任,完善环保体系建设

哈萨克斯坦公司明确各级单位领导、部门领导、二级单位及车间站队领导的环保责任,全面实现了环保工作的直线管和职责落实,环保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持续开展环保体系建立和审核工作,有效推进了哈萨克斯坦地区环保工作的体系化、制度化、标准化和国际化。为保证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PK、AMG、MMG、KCP、NB等项目每年初都会制定环保体系认证复审计划,并按照年度计划全面实施ISO14001环保体系的相关审核工作,环境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MMG项目编制《环境保护与放射性安全考核制度》,编制2013~2017年公司各部门垃圾管理5年规划和2013~2027年处理污染面积15年规划。

积极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和风险控制,做好环保工作

哈萨克斯坦公司积极开展环境影响因素评估和风险控制,加强大气、地下水、放射性等环境监测工作。在炼厂、油田、油库和管道运输等重点领域开展风险评估和隐患监控治理,防止发生油罐及管线溢油、燃烧爆炸、井喷等恶性环境污染事故,实现了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新、改、扩建设项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技术论证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设计方案优化环境保护措施,环保设施设备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调试、同时验收,合格后才能投产。混输管线建设、探区道路建设、探区生活基地建设、油气勘探开发、气举站、集油站、管道建设等项目严格执行了上述程序,投产后全部达到了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为哈萨克斯坦公司实现可持续清洁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K项目根据有关的环境因素及其影响,建立了专门的环境保护数据库,环境风险监控高效,整改措施实施到位。

而在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乌项目运行前期,在土地使用的招投标阶段,为了保护乌国管道沿线的环境,在乌国法律允许情况下,将管道建设作业带的宽度由58米减少到55米,最后减少到50米,最大限度保护乌国环境。

MMG项目由于历史原因,矿区内遗留大量垃圾需要处理,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投入巨资进行垃圾处理,今年计划处理垃圾总量达174918吨。源头控制也贯彻在MMG公司的管理上。2012年新投产的卡拉姆卡斯油田压缩机站,从设计初期就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将环保要求列入设计技术任务书,废物处理全部按照哈国法律要求,得到相关国家机关的一致认可。

MMG项目为实现减排的目标,采取了总量控制,源头把关,结构调整,加快工程建设,加强监管等措施,确保治污减排工作落到实处。为了提升员工的环保意识,公司从完善机构、明确任务开始,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执行力度。从各个班组确定专门负责人监管治污工作。根据哈萨克斯坦环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项目规范性文件,努力按照制定的规范标准加大监察力度,通过严格审批确定新项目,确保对重点污染源头实施全时监控。

加大投入,推荐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建设

哈萨克斯坦公司在天然气利用方面处于哈国领先地位,投入巨资在多个油田建设天然气综合利用工程。通过推进天然气利用项目,天然气和伴生气得到科学、合理、有效利用,不仅减少了天然气排放、火炬燃放,而且保障了油田产能建,避免了巨额天然气罚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天然气燃放。

阿克纠宾项目让那若尔等三个主力油田的石油伴生气富含有毒的硫化氢,当地人称之为油田“毒气”。综合处理利用油田伴生气,将大量油田“毒气”变“福气”,灭掉熊熊燃烧近半个世纪的火炬,是阿克纠宾项目几代石油人和当地居民的共同梦想。

20世纪70年代前,阿克纠宾州的管线基础设施只输送原油,一直没有一条用于输送天然气的管道设施。20世纪70年代后,前苏联虽然铺设了一条“布哈拉—乌拉尔”天然气管道,年输气能力170亿立方米,其管线的一段位于阿克纠宾州境内,但因在当地没有下气点,当地居民也只能望“气”兴叹。

为改变“有气用不上”的尴尬局面,变“毒气”为“ 福气”,造福当地百姓,阿克纠宾项目在当时油价低迷的困难形势下,毅然决定投资9600多万美元兴建连接让那若尔油田与中亚国际管道KC13增压站的天然气外输管道。2005年10月5日,全长155.4公里的让纳诺尔- KC13天然气管道工程投产,经过脱硫净化处理达到欧标的天然气不仅输送到国际市场,也走进了阿克纠宾州沿途10个居民点的千家万户。

阿克纠宾州州长萨金德科夫在投产仪式上说:“这条管线开创了哈萨克斯坦有史以来利用石油伴生气的先河,将大大少伴生气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会给石油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清洁、廉价的天然气,变废气为福气,受到当地居民的普遍好评。”

按照公司天然气综合利用计划,随着三厂二三期建设项目的顺利投产,A-南气顶气项目、北特鲁瓦天然气回注项目顺利完工,在油田上空燃放了近半个世纪的火炬已经彻底熄灭,使让纳若尔大草原的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

同样加大公司投入的还有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曼格什套项目。由于前股东在环保方向没有任何投入,造成作业区大量落地油泥堆积,这些油泥堆积填埋场每次都成为国家机关检查的重点,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保罚款,因而2012年、2013年MMG项目HSE部预算内列入两台油泥焚烧炉,积极按照当地法律处理生产生活垃圾,并且积极在欧洲、中国寻找其他先进处理工艺,如三相高速离心机、二相高速离心机、厌氧裂解炉等,以求尽可能解决生产废物处理问题。

加强承包商管理,量化考核目标

为加强对承包商施工作业队伍的管理力度,哈萨斯坦公司进一步明确地区公司、项目公司、承包

商及其所属施工作业队伍的责任和义务,切实提高工程质量,强化安全环保生产,实现清洁生产,做到本质安全,公司制定了《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承包商施工作业队伍“红黄绿牌”资质管理规

定》,推行“红黄绿”牌作业队管理制度。公司成立承包商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凡进入地区公司工程施工作业市场的承包商队伍,都必须接受本规定的管理。对作业承包商的安全监管从粗放式管理向标准化、制度化过渡,有效提高了对承包商的安全环保监管能力。

“红黄绿牌”是对承包商队伍服务水平的鉴定等级标定。“红牌”表示承包商队伍服务水平不合格,应及时解除服务合同;“黄牌”表示承包商队伍服务水平较低,需限期整改,整改完毕并由项目公司复检合格后方可继续从事服务,不能按期整改,应解除服务合同;“绿牌”表示承包商队伍整体服务水平较高,满足作业需求。合同期内两次黄牌将按红牌处理。对于第一次未通过验收、仍存在一定问题的工程技术服务队伍,黄牌警告限期整改;对于再一次检查仍不合格的,停产整顿或红牌清场,一定时间内不得参与地区公司工程技术服务市场。

阿克纠宾项目制定《“红黄绿牌”钻修井队伍管理办法》,加大违章处罚、安全隐患整改的监管;PK项目炼厂在已有“红黄绿牌”承包商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公司“红黄绿牌”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

为深化“红黄绿牌”承包商管理制度的落实,扎实推进“三基”工作,哈萨克斯坦公司已经连续3年组织开展“钻修井示范队”评选活动,对实现安全生产、经营业绩突出的钻井承包商队伍予以表彰,发挥承包商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

抓好现场文明施工

针对钻修井作业存在环保风险高的情况,哈萨克斯坦公司要求承包商必须制定作业环保方案,环保措施不具体、不可行,不允许开工。在施工过程中,油田环保监察人员逐个现场跟踪监督。钻修井过程中,废弃钻井液和岩屑由专门的承包商拉运,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无坑作业。对于作业施工的零散排水,严格要求施工方把污水排放到环保罐后进行污水回收,杜绝了用土坑储存零散油水的做法。PK项目完成了上下游及油库等温室气体清单及许可申请等工作。油田进了钻井废液处理措施,对约一万吨污土及一百吨低放射性废物进行了回收处理。为减少油田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影,公司重点对钻井后施工场地恢复、基建施工后回填、现场清理等进行监督,有力保证了施工后地貌恢复平整到位,做到了生态保护与生产并重。

中乌天然气管道项目抓好现场文明施工,减少施工对植被、生物带来破坏。监督施工单位不任意扩大、扩宽作业带;车辆或设备在已有道路或作业带内行驶,尽量避免碾压作业带以外的地表植被等,管沟开挖时,将地表土进行剥离和生熟土分离堆放,并按顺序进行回填。在建设期间,从未发生过环境纠纷。施工完成后,及时恢复地貌和植被。管道投入运行后,根据管道周围地貌变化情况,在植被缺少严重管段,种植方格草。

中乌天然气管道项目各压气站都配备了余热锅炉,在燃气轮机尾部配套一台余热热水锅炉,部分回收压气站燃气轮机的排烟余热,产生热水,供压气站生活与生产采暖使用。由于余热热水锅炉的应用,部分回收了燃气轮机排放的高温烟气热量,提供压气站采暖,即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各站场在调压撬前都设置了水浴换热器,给进入调压撬的天然气进行加热,减少了调压撬上自带电加热器的使用,节省了电力能源,同时也减少了燃气发电机消耗的天然气和燃烧废气的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

加强管理,强化预警

哈萨克斯坦公司不断落实各项安保措施,实行领导带队赴现场督察安保和生产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管理机制,打孔盗油起数呈大幅下降趋势,由于打孔盗油引发的环保事件更是得到根本控制。中哈原油管道项目定期开展长输管道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演练,明确各级人员在突发事件应急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检验应急反应速度,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在打孔盗油猖獗的肯基亚克-库姆科尔线0-196公里段,采用科技手段,建立管道光纤预警系统,提高预警能力。同时,调整保安巡逻组的力量分布,减少有管道光纤预警系统区域的巡逻组,将巡逻组布防到阿-阿线新出现打孔盗油的重点防范区域,有效提升了整体防范能力。每年组织哈国段运行商Kaz Trans Oil公司、中国境内段运行商西部管道乌鲁木齐输油气分公司,协同阿拉山口消防、公安、医疗等单位,举办长输管道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演练,组织国内和当地的相关单位和政府部门进行观摩、交流。通过多方参与、联合演练,中哈双方加强沟通、交流与协作,提高了紧急救援反应速度协调水平,明确了各级人员在事故应急中的责任和义务,全面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

把井控工作做为安全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不遗余力地做好井控工作,坚决杜绝井喷失控事故的发生。在当地井控专业机构“阿克别林”现场井控监督管理的基础上,各油区推行“钻修井井控管理实施细则”,统一油区井控管理标准,稳步推进井控管理工作;开钻及钻开油气层验收实行双保险,即“阿克别林”现场试压验收和甲方监督检查验收,井控监督管理机制日趋完善,成效显著;充分发挥“地区公司、油区和项目公司”三级井喷失控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有效协调应急资源,提高井喷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与工程技术企业联手,在阿克纠宾、克兹洛尔达和阿克套地区建立井控装备检测维修中心,满足油区井控装备的检维修及试压需求,促进本质安全,实现清洁生产。

细节决定成败

中哈原油管道是中国第一条跨境原油长输管道,规划总长2800余公里,是连接里海到中国内陆的重要能源通道。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一阶段管道项目于2008年5月8日现场打火开焊,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东至库姆科尔,全长794公里,于2009年10月正式投产。作为这条跨国能源动脉的建设者,中哈管道公司时刻以打造绿色管道为目标,以保护资源国环境为己任,克服重重困难,在哈萨克斯坦广袤的大地上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施工期对每一个微小细节的重视,为这条原油管道注入浓浓的了绿色情怀。

管道所到之处多是荒漠和戈壁,生态系统脆弱,不堪一击。为尽量减少管道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中哈管道公司委托哈国油气研究院和环评专业部门编制了环境评估报告。

在开工前,中哈管道公司根据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气候、地形、交通等因素制定了详细的环境保护计划,特别规定尽量减少营地建设,尽可能使用当地电源,以减少柴油发电机的使用量,从而减

少噪音和尾气排放。在施工中,要求施工机具和车辆必须在专门划出的作业带内和施工便道内行走,时速不能超过50公里/小时,以避免带起过多的尘土。

建设者们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将施工污染降至最低。在开挖管沟时,要求承包商将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分别堆放,回填先回填深层土,然后回填表层土,以有效保护农田和林地的可耕土壤。回填用细土必须由有资质的分包商在指定地点取土。在戈壁段施工结束后,还规定必须在作业带内恢复砾石层,防止风沙危害。

施工期间产生的废燃油、废机油用专用的回收装置被送到营地统一处理,禁止随意倾倒,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为了防止油料泄漏到地表里,现场加燃油或机油时,施工人员还会在加油点的下方加设垫层。

对施工垃圾实行分开处理,含有化学物质的垃圾不允许直接燃烧。对油漆和清洗剂等有毒和挥发性物质,密封入罐后交给当地废物处理公司进行处理。中哈原油管道的建设者们从细节做起,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环境,没有因为管道所到之处多是荒漠和戈壁就放松对环保的要求,最终成就了中哈原油管道这条绿色和谐的能源大动脉,完美诠释了中国石油“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文章来源: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责编:杜燕飞、王静)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