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在利马气候大会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主题边会上表示,要实现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中国在消费理念和市场信号引导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彭大伟 摄
中新网利马12月10日电 (记者 彭大伟)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组成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在利马气候大会期间表示,要实现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中国在消费理念和市场信号引导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他强调,能源补贴实际上并未真正使生活穷困人群得到好处,而是使住大房子、用电量较大的消费者获得更多利益。
周大地是在参加由中国新闻社、中国人民大学和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共同主办的“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主题边会时做出以上表示的。
谈及能源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意义,周大地表示,目前温室气体排放80%是化石能源燃烧造成的,要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首先就要对能源体系进行重大调整。
“从中国和世界各国经验来看,首先是要解决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能源的消费行为。”他指出,从世界各国成功案例来看,如果不强调节能,而只强调供应方面的结构改变,将达不到真正减排温室气体的作用。
在这一领域,中国已准备采取大刀阔斧的行动。
今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明确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以及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
对于如何落实雄心勃勃的能源战略,周大地认为,目前中国应该做两件事,首先要从理论和社会价值方面加强引导。
他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在很长时间内有一种倾向,即照搬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高碳工业化的城市化道路,然而却没有学习工业化国家做得比较好的地方,特别是人均能源消费大约是北美一半左右的欧洲,那里公共交通设施、建筑节能、社会节能观念和政策推动等方面都有很多成功经验。
另一方面,周大地认为,中国在消费理念和市场信号引导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的余地。他指出,普遍性的能源补贴只会起两个作用,一是会引导许多不合理消费,使长期消费模式走到高碳消费道路上去。
能源结构调整亦存在类似的问题,他认为,如果电价和油价等不能得到相应调整,那么想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增大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中的份额,将面临更大困难,“现在实际上中国可再生能源上网和进一步发展,很多方面受限于电价。”
他强调,能源补贴实际上并未真正使生活穷困人群得到好处,而是使住大房子、用电量较大的消费者获得更多利益。
“中国一是需要向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学习,二是需要从理论上把这个道理讲清楚,使我们的市场引导信号能够进一步完善,能够使中国真正走向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周大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