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服务真是周到,申请不到2天电就接到了田头,还帮我们老两口把打稻机也调试好了,真是谢谢!”11月3日上午,气温首日跌破10度,在寒风瑟瑟中,国网浙江海宁市供电公司盐官供电所员工宓桂良与张卫楚早早地来到周王庙镇6组徐祖良田头安装脱粒电表。知道今天能通上电,徐大爷和老伴拖上打稻机早早来到田头作好了收割的准备。
“对我们蚕农来说,不仅要抢收稻谷,稻草也是宝贝啊,来年10多张蚕宝宝‘上山’可全都指望着这几亩稻草,我们得抢着晴好天气把它们晒干储藏才行。”作为老蚕农,徐老伯对稻草有着别样的感情。
眼下晚稻收割下正掀高潮,尽管随着收割机的普及,秋收对电的依赖性已越来越小,但是周王庙镇不仅是“渔米之乡”,还有“银茧之乡”的美誉。每年数万张蚕宝宝需要用大量的稻草制作蚕簇,而制作蚕簇对稻草的要求极高,稻草不能被碾压、不能受潮霉变,所以每到秋收季节,蚕农们依然保持着人工脱粒的传统。
另一方面,随着农网改造的大面积展开,那些老式的落火箱也一并拆除报废。如果农户需要使用脱粒机,还得重新申请安装临时脱粒箱。针对村民对脱粒用电的需求,早在10月初盐官供电所就主动与当地村委会联系,特意开启脱粒用电“绿色通道”:农户可以到村委会报名后“抱团”申请,也可以凭村里的证明直接到供电所申请,而且免收材料和人工费。
此外,在10月下旬,该所还组织台区经理对辖区周王庙、盐官、斜桥三个镇46个村进行全面秋收特巡,同时利用镇、村广播向广大农户宣传脱粒用电安全注意事项。据统计,截止11月3日是,该所已完成脱粒箱维修179只,新安装94只。(徐志萍、徐克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