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能源

人大代表:治霧霾還須聯防聯控 污染源六月完成解析

2014年03月05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3月4日,一洗昨日霧霾,北京迎來了一片的藍天。

  “但今天見到幾位同行,都十分關注治理霧霾,大家都在探討一個問題:如何出台更具針對性、更有效的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煉化分公司總經理畢建國說。他認為,污染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治霾不能急功近利,要從源頭抓起對症下藥,但不能期望畢其功於一役。據了解,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三個城市的污染源解析工作將於6月底完成。

  信息共享才能對症下藥

  “京津冀地區空氣污染嚴重、霧霾頻繁,水資源嚴重不足、水污染又十分嚴重。而空氣和水又是流動的,誰都很難獨善其身,隻有開展區域合作,聯防聯控,才能有效應對。”談到日前頗受關注的霧霾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環境保護局總工程師包景嶺說。

  包景嶺代表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認為在霧霾防治上三地完全可以信息資源共享,對症下藥。“比如北京的大氣污染物中氮含量較高,說明污染主要是汽車尾氣造成﹔河北大氣污染物中硫含量較高,說明其污染主要是由煤炭在能源中佔比較高造成﹔天津的污染物結構恰好介於二者之間。三地完全可以在信息交流的基礎上充分協作。”他分析,“各地大氣污染物構成比例的差異原因在於污染源的不同,三地充分合作,可以通過聯動協調為各地個性化的大氣治理方案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避免‘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尷尬。”

  單區域控制做法行不通

  “中國發展到今天,按行政區控制大氣污染的做法已經行不通,應該構建‘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評估、統一協調’的聯防聯控的監管體系,這是聯防聯控機制的核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說。過去,我國大氣污染控制的思路以屬地管理為主流,忽略了空氣的流動性和復合污染的復雜性,使區域內的統一規劃沒有落到實處。此外,能源消耗,特別是燃煤量沒有進行區域內的統一考慮,或者說沒有按照區域內的環境容量來協調確定燃煤量。

  “所謂區域‘統一監測’是指在建立區域管理機構的基礎上,突破行政邊界,開展區域層面的監測工作。”柴發合說。據悉,2012年以來,環境保護部已經開始對全國74個城市的PM2.5展開監測並實時上報,可以說,我們正在向著統一監測和監測結果統一發布的道路前進。但是區域聯動的信息共享平台尚未建立,區域內霧霾預警監測體系尚不健全,無法有效地預<>警預報霧霾發生、發展的過程,也就無法形成區域性應對霧霾的聯防聯控機制。

  推動京津冀區域一體化

  因此,2013年6月,國務院出台大氣污染防治“國十條”,將“建立環渤海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聯防聯控機制”作為單獨一條措施列出,進一步明確了區域聯防聯控在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地位。作為大氣污染防治“國十條”的配套措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要求強化污染物協同減排,防治機動車污染﹔成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組織實施環評會商、聯合執法、信息共享、預警應急等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等。

  2013年10月23日,由六省區七部委協作聯動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在北京實質性啟動,這是貫徹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一個重要舉措。按照“責任共擔、信息共享、協商統籌、聯防聯控”的工作原則,北京等六省區市和環境保護部等國家部委,將執行一系列工作制度,加強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力度。

  “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新機制的建立,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生態學研究所所長張大勇認為,霧霾的出現,令各方政府認識到區域協同的重要性,有助於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好機制關鍵在落實。”張大勇代表認為,關鍵要以聯手治霾為契機,形成倒逼機制,大力推動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統籌規劃產業布局和功能定位,統籌區域環境容量,統籌科技資源配置,健全利益決策和協調機制,建立資源補償和生態補償機制,形成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減排的有效激勵機制,使京津冀實現綠色高效發展。

(責編:杜燕飛、王靜)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