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能源

煤炭的價格期待與市場維護

2014年08月19日16:06        手機看新聞

煤炭企業均有能保証合理利潤的商品價格期待,但這樣的期待需要的是共同的市場維護……神華集團限產了,中煤集團限產了,盡管兩家企業限產數量與全國總的產量規模相比很小,也不太可能就此改變供大於求的局面,但其積極舉動令人鼓舞,其示范效應值得拭目以待

近期,神華集團、中煤集團宣告主動限產,備受關注,但這是否為煤市筑底企穩的起點依然難說。業內普遍認為,大型煤企主動限產,的確給煤市提振了信心,但最終能否因此扭轉煤價繼續下探的勢頭,目前還不能確定。

神華集團宣告今年將調減煤炭產量5000萬噸、調減煤炭銷售量6000萬噸。中煤集團今年下半年主動減少煤炭產量2000萬噸。大型煤炭企業主動限產,對化解煤炭市場供大於求這一根本矛盾而言,無疑是積極的舉動。

市場的力量

神華集團8月1日上調煤價之后,用戶反應比較平淡。

相對於8月的小幅上調,7月的煤價跌得有些慘不忍睹。

神華銷售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崔鳳海說,他從事煤炭銷售工作多年,感覺7月的煤價變化情況跟2012年下半年的情形相似,煤價每天都在下跌,根本來不及定價,這邊價格還沒定下來,那邊秦皇島煤炭挂牌價已經跌了。所以,神華集團在7月制定了一個定價原則,即參照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秦皇島煤炭挂牌價等,以及當月煤炭的實際市場價格,來確定其各煤種的結算價格。

價格變化太快。崔鳳海表示,7月,神華集團的銷售人員也不知道最終的價格是多少。

作為行業龍頭,神華集團的實力、競爭力較強,但也無法與市場角力。

神華集團銷售管理部業務處處長王金剛說,該集團的煤種比較全,硫分、灰分比較低,在市場上是佔據優勢的,用戶也情願每噸多花幾塊錢去買神華集團的煤。不過,用戶會進行比較、測算,如果神華集團的煤價比其他煤企每噸高出二三十塊錢,他們的煤自然就賣不動了。

“如果銷售不受影響,神華集團是不會輕易下調煤價的。” 王金剛說。

6月26日,迫於煤炭銷售不暢,神華集團曾下調過煤價。5500大卡煤的現貨挂牌價每噸下跌20元,至528.8元。

公開資料顯示,當時,國內市場上5500大卡的煤,實際結算價格已經跌至510元/噸。

據崔鳳海介紹,1月、2月,神華集團的煤價沒有變動﹔3月,根據市場成交情況有一次調整,5500大卡煤的大客戶最低價由558.8元/噸調整至最低530元/噸﹔4月、5月,各煤種煤價分別上調了5元/噸﹔6月,一直撐到月底才下調煤價﹔7月,煤價變化太快,制定了隨行就市的定價政策﹔8月,各煤種煤價又上調了4元/噸。

“隻要有可能,我們會盡量以小幅度的趨勢變化去穩住煤價,但是市場的變化不是某家企業、某個人所能決定的。”崔鳳海說。

總體而言,我國煤炭企業數量較多,平均規模較小,且不同企業的資源條件、成本、負擔千差萬別,本就不在一個競爭層面上。在當前競爭較為充分的煤炭市場中,神華集團這樣體量的企業尚難以掌控市場,更別說其他企業了。更多的煤炭生產企業隻能隨波逐流,甚至任人宰割。

從目前來看,我國煤炭企業大都實行的是季度定價或月度定價,在下水煤方面,主要參考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和秦皇島煤炭挂牌價。

業內人士表示,各種煤炭價格指數只是在當前市場下的一種參考。放在一個較長的時期來看,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所反映的趨勢跟煤價走勢基本一致,但它反映的是上一周的煤炭市場行情,滯后於市場即時成交價格。相反,秦皇島煤炭挂牌價才是即時成交價格。近年來,中國煤炭價格指數和中國(太原)煤炭價格交易指數相繼被作為定價參考依據,但其對下水煤價格的指導性稍弱一些。

一位煤炭銷售人員認為,供需平衡,市場比較平穩,這是供需雙方共同期待的。但是,若像6月、7月那樣,市場情況劇烈變化,煤價急劇下跌,煤炭企業再實行季度價或月度價,肯定是不合時宜的。

事實上,沒有哪個煤炭企業願意主動降低煤價。正如國內動力煤專家李學剛所言,目前的煤炭市場,不是單個企業所能左右的。

供需的矛盾

2012年以來,我國煤炭市場呈現供大於求的態勢,煤價一路下行。8月6日至8月12日,環渤海地區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於481元/噸,較2012年(797元/噸)下跌316元/噸,較2014年初(631元/噸)下跌150元/噸。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每家企業都會算賬,多挖煤不如維持煤價。如果單一企業能夠壟斷市場的話,煤價早漲上去了。有一種情況,煤炭可以壟斷,就是單一企業所佔的市場份額足夠大,比如說50%以上,但目前國內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做到,“煤價漲跌,最終由市場來決定”。

中國人民大學漢青經濟和金融高級研究院副院長湯珂表示,我國煤炭行業的集中度在不斷提高,但是市場上不存在壟斷行為,價格也不是幾家煤炭企業聯手壓低的,而是由市場供需、宏觀經濟發展等綜合因素導致的。

實際上,一系列因素累積和作用,造成產能過剩,市場供過於求,最終造成了煤價一路下滑,煤炭企業經營遇困。

王金剛認為,目前的煤炭市場情況,不是短期行為,而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大抵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經濟結構調整帶來兩個變化,其一是經濟增速由高速轉為中速,其二是高耗能、高污染產業佔比下降﹔二是控制排放和發展替代能源成為長期政策﹔三是煤炭行業已經與國際市場融合為一體,國內煤價在參考進口煤的價格指數,進口煤定價也在參考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同時貿易商對國際業務已經駕輕就熟了。

“近年來,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的煤炭產能增長很快,即便國內市場出現了短期緊張局面,進口煤很快就能補充上來。預計,國內煤炭市場將長期處於供應寬鬆的局面,短期內煤價不會出現大幅度上漲了。” 王金剛說。

林伯強認為,我國煤價下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煤炭行業處於自身調整期。過去煤價漲得太多了,需要調整﹔二是煤炭行業自身調整期恰巧遇上宏觀經濟換擋期,煤炭黃金十年的過度擴張又導致煤炭產能過剩,市場嚴重供大於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卓元持相同看法。他說,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導致社會用電量增速放緩,加上國家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內煤炭需求開始減少。另外,近年來,我國進口煤炭比較多,對國內煤炭市場造成了沖擊。

拿國內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神華集團來說,其煤炭產量約佔全國的1/7。2013年,我國東南部地區(山東、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實際煤炭消費量14.5億噸,而神華集團在這一區域的銷量為2.15億噸,市場份額為14.8%,低於該區域進口煤16.5%的市場份額。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煤炭產能集中釋放、運輸瓶頸逐步緩解,也是導致煤炭市場形勢嚴峻的因素之一。2008年以來,“三西”地區的煤炭產能大量、集中釋放,而“西煤東運”鐵路主干線大秦線和朔黃線現有運能分別為4.5億噸和3億噸,能夠滿足煤炭運輸需求。目前,北方港口發運能力出現過剩,明顯高於實際發運水平。

至於后市,崔鳳海說,現在煤價已經很低了,需求短期內不會有大幅度增加,產量減少、庫存消化都需要一個過程。

王金剛認為,目前,煤炭需求側沒有什麼變化,小幅上調煤價,並不能說明市場出現好轉了。

“當市場供應量和需求量處於均衡的狀態時,煤價才能企穩。”林伯強說。

共同的維護

供大於求的嚴峻形勢,導致煤炭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為了保住市場,部分煤炭企業或降低價格,或提高優惠幅度。

6月底,浙江物產環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楊正宏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時,在華東地區,該公司可以買到比神華集團煤價更低的煤,少則每噸低10元,多則每噸低25元。神華集團的煤價不降不行,不然市場份額就會減少。

王金剛表示,神華集團在華東、華南地區的市場份額大概佔20%,有很大一部分煤的價格比神華集團的低,造成該集團的市場份額減少,5月、6月的市場情況就是如此。

據崔鳳海介紹,目前,在太倉地區,內貿煤跟進口煤的競爭很激烈,長江以北有的電廠燒進口煤的比率佔其總燒煤量的40%至50%,如果長江周邊市場再丟給進口煤的話,對國內煤炭、鋼鐵、鐵路、港口等影響更大。

一位煤炭企業內部人士表示,前段時間,煤價跌得比較多,有很多小煤礦確實維持不下去了,這是市場自身調整的一種結果。但是,的確有一些企業自主降價促銷,搶佔市場,最終逼著別的企業不得不跟著降價。

競爭中求發展,競爭中得進步,市場需要競爭。但是,過度競爭帶來的弊端甚至是傷害有目共睹。興利除弊,需要市場主體思考的是,如何在競爭中共同維護大家賴以生存的市場。

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煤炭市場入冬,煤炭供大於求,銷售困難,價格一路下滑。今年上半年,全國煤炭產量18.16億噸,同比下降1.8%﹔全國煤炭銷量17.27億噸,同比下降2.1%﹔煤炭進口依然處於高位。截至6月末,全社會庫存已持續31個月在3億噸以上,其中煤炭企業庫存9900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煤炭價格大幅下降,全國煤炭價格已經降至2007年底水平。今年前5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43.9%,與2012年同期相比下降68.2%。目前,煤炭企業虧損面已超過70%,有9個省出現了全行業虧損。在主要產煤地區的36家大型煤炭企業中,有20家企業虧損、9家企業處於盈虧邊緣。

如此情勢,肯定不利於一個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煤炭企業均有能保証合理利潤的商品價格期待,但這樣的期待需要的是共同的市場維護。

“煤企自主降價促銷,實際上是一種比較愚蠢的做法,應該是減量,而不是降價。”林伯強說,煤價降幅越大,需要生產的煤越多,這樣才能彌補降價帶來的收入減少,而生產的煤越多,價格就變得越低,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林伯強指出,煤企可能認為,隻要降價,就能賣得更多。這種做法在短時間內可能讓某家煤炭企業賣得更多一些,但長期來看,隻要一家煤炭企業降價,別的煤炭企業就會跟著降價,最后的結果就是煤價會變得更低,而且煤價下跌會沒底。

對此,國內一家大型煤炭企業的有關人士表示,其實,煤炭企業也在算賬,在需求側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生產的煤越多,煤價就會越低。

林伯強認為,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限產。

神華集團限產了,中煤集團限產了,盡管兩家企業限產數量與全國總的產量相比很小,也不太可能就此改變供大於求的局面,但其積極舉動令人鼓舞,其示范效應值得拭目以待。(記者 尚軍梅 潘海亮)

來源:中國煤炭報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