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作為中國新能源的優勢產業,在出口方面創造了很多的神話,但是,光伏產業一直以來也是被歐美國家“雙反”最多的行業。近日,美國商務部宣布,認定中國大陸輸美晶體硅光伏產品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美方將征收“雙反”關稅。對此,筆者認為,對於歐美國家頻繁的對我國光伏產業的雙反調查,中國光伏企業當前最主要的問題是如何沖破“雙反”束縛,保証光伏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美國商務部在當地時間16日終於發布了對華光伏產品第二次雙反的終裁結果。終裁結果認定中國大陸廠商的傾銷幅度為26.71%至165.04%,補貼幅度為27.64%至49.79%,美方統計,2013年中國大陸輸美晶體硅光伏產品總額為15億美元。根據美方貿易救濟程序,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將於明年1月29日左右做出終裁,如果這家機構也做出肯定性終裁,美國海關將正式開征“雙反”關稅。
對此,中國機電商會表示,此次調查在一些重要方面仍存在重大缺陷,尤其是產品范圍認定違反了美國商務部的通常做法,並與WTO規則不一致。另外,在中國企業積極進行抗辯並提交了有力証據的情況下,美國商務部不但未採信中國企業的觀點,還進一步擴大了產品范圍,且產品范圍模糊並不具備可操作性。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對中國企業的合理利益造成了不正當的傷害。
筆者認為,對於美國在對中國光伏業進行“雙方”調查中的不合理或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中國企業一定要抗爭到底,要積極運用WTO規則,保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創造自由、公平的貿易新秩序。中國作為WTO的一員,既已承擔了相應的責任與義務,就應享有相應的權力與利益。
但與此同時,中國光伏企業也要積極尋求“自救”之路。
一方面,光伏企業要苦練內功。為克服光伏產業關鍵技術和裝備依賴進口、國內太陽能發電系統無法順利並網、管理體制不完善等問題,今后光伏企業應加強國內基礎研究工作,發展國內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減少對進口的依賴,同時還要加強市場准入管理,優化產業布局,防止產能的盲目擴張和市場的無序競爭。
另一方面,光伏企業要加大“走出去”的步伐。中國光伏產業由於長期存在市場在外、技術在外的問題,這大大制約了光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大海外直接投資將會給光伏企業提供進一步滲透海外市場的機會,如果將光伏組件產能轉移到海外,直接投資光伏電站,能使企業掌握更多當地市場信息,鋪設自有銷售渠道,有效地化被動為主動,也可以成為中國光伏業應對歐美反傾銷制裁和消化過剩產能的“一箭雙雕”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