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往往隻把眼光盯在公路收費與還貸上,可在目前的公路還貸體系中,除了直接向機動車主征收費用之外,還包括了燃油稅。
燃油稅是指政府對燃油在零售環節征收的專項性質的稅收,是從油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養路等費用,其基本原理是:耗油越多証明其享有使用公路的權力越多,因此,包含在油價中上交的燃油稅就隨之增多,對公路養護所盡的義務也就越多。
當初推行燃油稅的一大理由,就是要改變過往養路費為主導的模式,轉換為燃油稅。這使得公路收支體系的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從理論上講,燃油稅已成為公路還貸的主要來源之一。
這幾年來,民眾所繳納的燃油稅究竟有多少呢?據《中國青年報》2013年年1月的報道,2009年成品油消費稅改革的當年,成品油消費稅是2024.7億元,2010年成品油消費稅是2403億元。根據《中國稅務年鑒》公布的汽油和柴油的消費量估算,2011年成品油消費稅為2280.13億元。2012年成品油消費稅據推算也應該在2000億元以上,成品油消費稅改革4年,累計成品油消費稅近9000億元。
如此巨額的燃油稅,如何用作養路費用,也就關系到廣大交費車主的切身權益。中國青年報記者查閱財政部2009年之后每年預決算表以及《中國稅務年鑒》,咨詢曾經設計成品油消費稅的有關人員,但找不到關於成品油消費稅(燃油稅)的支出狀況。
也就是說,公路收費還貸與燃油稅之間本應具有緊密關聯,但公路收費的賬單姍姍來遲,公眾始終無法見到燃油稅收支的詳盡賬單。那麼,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基本原則,相關部門是否也應將燃油稅的收支向社會公布,讓公眾了解到底有多少燃油稅是用在公路還貸上?
公路收費,看得見的收費只是一部分,看不見的燃油稅、部分地方施行的年票,據說都是為了公路收費所征。可是,如此之多的收費,卻換不來一紙賬單公布。單方面公布的公路收費賬單必然會面臨社會公信力不足的尷尬。因此,民眾有權要求,公路收費之外包括燃油稅的其他賬單也一並公布。民眾也希望,不要讓各種名義的公路收費變成雁過拔毛,最后還告訴公眾,欠債還多著呢,大家還得慢慢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