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能源
人民網>>能源>>正文

新疆“棄風棄光”狀況加劇

2015年11月30日08:47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2014年,新疆棄風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在國內其他省區風光電回暖的背景下成為全國為數不多棄風率上升的省區。作為“一帶一路”經濟帶輸電走廊戰略橋頭堡的新疆,由於受國內風電裝機總量快速增長、工業經濟增長乏力和配套輸變電項目建設滯后等原因影響,今年“棄風棄光”狀況加劇,新能源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尷尬處境。

  “棄風棄光”狀況加劇

  作為我國新能源儲備最富集的新疆,近年來風光電裝機容量出現“井噴式”增長,排名自全國第八躍升至第二。但由於風電場與電網建設“步調不一”,加之當地特殊的電源結構和受消納能力等因素影響,新疆“棄風棄光”狀況加劇。

  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累計光伏發電電量306億千瓦時,棄光量約30億千瓦時,棄光率為10%,其中新疆(含兵團)棄光電量10.4億千瓦時,棄光率20%。僅9月份,新疆棄光率就超過了前九個月的平均水平,達到47%。

  新疆哈密地區被國家確定為7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也是全國日照時數充裕的地區之一,具有發展風電、光電的獨特優勢。然而記者從哈密地區經信委獲悉,今年上半年,哈密地區棄風率、棄電率分別達到28.8%和22%,數據創下近年來新高。

  新疆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是新疆最大的風電企業,其風電裝機容量佔全疆風電總裝機近四分之一。該公司巴裡坤風電廠所在的哈密地區巴裡坤三塘湖區域核准風電項目裝機容量360萬千瓦,目前已建成風電場130萬千瓦,並網發電115萬千瓦。巴裡坤風電廠副廠長楊志偉說,今年前三季度風電廠棄風率達到20%,風電發電量雖較去年同期小幅增長,但基本完全依靠新增風電機組,目前已近一半的風機處於停機狀態。

  新能源發展面臨尷尬處境

  “目前新疆的棄風棄光現象確實比較嚴重。”新疆發改委電力處處長馬軍說,一方面是受經濟下滑影響。新疆的電力市場空間比較小,企業自備電廠比例高,擠佔了公用電廠的市場,致使電力消納能力受限。另一方面是受配套輸變電項目建設滯后影響。風電場、光伏電站的建設周期短,輸變電項目的建設周期長,在同時核准的情況下,后者進度肯定跟不上前者,會制約其並網。

  國網新疆電力公司電力交易中心主任房忠也表示了對新能源消納的擔憂。他認為目前疆電外送通道沒有跟上新能源電站的發展速度,未來三年新疆電網或將遭遇極大的新能源並網、調峰難題。

  據新疆發改委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新疆“疆電外送”電量達22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0.6%,其中通過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通道輸送的電量達194億千瓦時。哈密地區經信委電力科科長祝旭昇說,盡管“疆電外送”的電量保持較高增速,但是相對於現階段的“疆電外送”電網裝機容量而言,目前的電力輸送量還遠遠低於其滿負荷設計標准。

  大唐新疆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秀峰說,目前新疆阿勒泰地區、塔城地區等地的風電開發才初具規模,還沒有達到百萬千瓦級就進入一個瓶頸期,巨大的風電資源依然沒有辦法開發。單純依靠新疆本地的消納沒有辦法進行大規模的開發。隻有借鑒哈密風電基地的經驗,啟動外送消納模式,才能將新疆巨大的風電資源挖掘出來。

  新疆電力公司電力交易中心主任房忠介紹,新能源電力佔國網公司購電量的17%,遠高於全國8%這一平均數字;去年,疆電外送中新能源電量為28.66千瓦時,約佔疆電外送總電量的17%。然而,新疆去年棄風比例已達15%,受制於經濟下行及疆電外送通道不足,未來新疆消納新能源電力的前景不甚明朗。

  多措並舉應對困局

  新能源產業發展較快的德國、丹麥、挪威等國,不僅風光電技術水平較為成熟,其電網調峰能力和區域電網融合度也處於領先地位。借鑒其產業健康發展經驗,受訪業內人士和專家建議,新疆新能源未來發展可從四個方面著眼。

  一是強化新能源規劃的引導作用,統籌協調國家規劃和地方規劃、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以及各類能源專項規劃。新疆應盡快厘清發電和電網企業責任,確保新能源電力項目與電網同步建設,並對新能源企業設定資質、技術門檻,防止一哄而上,供求失衡。

  二是增加外送,擴大新能源消納空間。新疆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王維慶分析,新疆遠離華北、華中、華東電網負荷中心,且沒有豐富的水電,要大規模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應加強新疆與內地電網的互聯,發揮大電網資源優化配置作用。

  三是拓寬本地消納新能源電力路徑。國網新疆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戴擁民建議,包括自備電廠、兵團電廠、油氣企業電廠等疆內各電源主體都應承擔新能源消納任務,各方可在相關部門協調下參與調峰,配額消納新能源電量。

  四是創新新能源電力交易形式。新疆電力公司電力交易中心主任房忠提出,可探索性增加風光電交易品種,創新新能源電站和自備電廠上網交易方式,實現新能源發電企業、自備電廠、公用電廠多方受益;同時嘗試讓新能源上網電價回歸市場,及時跟蹤新能源發電成本變化情況,調節補助資金數量及周期,使行政補貼之手逐漸讓位於市場之力。(記者 杜剛 蔡國棟)

(責編:杜燕飛、蔣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