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气候公报》1月14日公布,2013年的霾天创52年来最多。而近期网络流传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核雾染”这个新词引发公众高度关注与热议。“核雾染”这个提法到底靠不靠谱?雾霾到底会对公众健康造成什么影响?15日晚,新华网邀请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陈晓秋做客新华访谈,为网友讲解如何正确看待雾霾与健康。
[主持人] 据您长期的研究与观察,燃煤发电厂的煤燃烧后产生的是否为放射性粉尘?与铀有没有关系?
[陈晓秋]我前期也接触了这方面的一些开展的科研课题的工作,其实这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包括我们通常谈的大于10微米的、2.5微米的等等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当初最早切入的一个环节就是煤矿开采利用,像通常讲的用煤来发电,这些研究工作涉及到原煤里面放射性含量到底有多少,这些工作都做了,包括煤燃烧以后,它作为可挥发性的气体和微小的颗粒,排放到环境里面有多少,是哪些核素,这些都做过分析。而且研究的范围还涉及到分布到全国各地不同煤矿、不同煤种等等都取过样、做过分析,这些研究的结果也对它的放射性做了评估,因为通常像燃煤电厂大家关注的像做一些环境影响预测之类的,都是其他非放射性的污染物,像我们经常关心的一个是非致癌的污染物、致癌的污染物,还有一些放射性核素这些都做过一些评估,评估的最后结果,相对危害来讲,就这三种,比如非致癌的、致癌的还有放射性核素,最后的结果还是致癌污染物的贡献是最大的,放射性的贡献微乎其微。所以也就是我们国家现在为什么还没把燃煤里面的放射性直接纳入我们的监管范畴里面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说还没有到说我不得不对它进行监管,否则对公众健康等会造成影响,还没到那个地步。(记者 李莹)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