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能源

湖北清江遭国电等资本围猎:层层截流致下游无电可发【2】

2014年04月24日09:30    来源:时代周报    手机看新闻

  资本腾挪

  与地方政府高度关切水电产业开发,看重水电带来的财政收入不同,资本市场上,更关注圈到资源后市场给予的丰厚回报。

  经时代周报记者统计,最近几年,进入清江流域水电开发的资本有多家,最先进入的是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由其开发清江下游高坝洲电站、隔河岩电站和水布垭电站等三级梯级开发。再有恩施富源,而后还有中国国电、中国华能、大唐电力,还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中国华电。

  此外,也不乏民营资本,其中深圳中技集团、福建华清公司、湖北丰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东仲达公司、中国智友投资等,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还是中国国电和中国华能集团。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中国国电占据恩施水电市场龙头地位取决于大规模收购。

  2012年9月,恩施州政府将州电力系统全资和参股的111座水电站作价5.71亿元转让给国电湖北电力有限公司,后者还承继债务5.93亿元。

  有业内知情人向记者透露,恩施富源集团开发的水电项目有很好的效益,“当时恩施水电转让国电湖北议价1亿元,国电花了大价钱”。

  因为上述转让资产,让恩施州电力系统部分员工曾经持股分红颇丰,引起全国震惊。

  中国华能进入恩施,取决于两次收购,一次在2009年底,华能国际收购恩施大龙潭水电站,此前大龙潭水电站隶属于北京华力控股集团。此外,在2011年9月30日,华能国际与北京安策投资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收购湖北恩施马尾沟流域水电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至此,中国华能在恩施水电市场装机容量达到9.26万千瓦。

  但是,在目前经济不乐观、工厂开工不足等情境下,效益并不乐观。

  据湖北省经信委官网显示,2013年上半年,仅水布垭电站实现产值4.1亿元,比同期减产2.5亿元。恩施州一位处级干部认为,目前清江干流和支流上的水电开发“要限制发展”,他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国电公司当时收购的大部分是小水电,上网电价不高,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中国国电下属的电站去年亏了几千万,100多个电站,有的电站只够两个人工资”。

  另一位知情人士称,“国电恩施公司老总压力大得很”,既要保防汛,还要保扭亏。

  尽管如此,恩施水电开发业态中最为震动的当属中国华电撤场事件,中国华电集团同属于央企,但在恩施州下属宣恩县白水河流域水电开发项目上惨遭“滑铁卢”,外界认为因为投资过大,加上本身是火电企业,缺乏管理经验,导致项目进展缓慢,耽搁约三年时间,直至退出项目。

  中国华电集团前脚退出,民企武汉东仲达节能环保有限公司通过与宣恩县政府签订协议,马上接盘白水河水电开发项目,投资10亿元开发4级水电站,拟装机容量9.2万千瓦。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恩施地区水电投资成本约合装机容量1万千瓦,投资约1亿元,加上物价上涨因素,结合上网电价普遍偏低情况下,利润空间日渐稀薄,如不能及时完工发电,肯定亏损。”当地一位水电开发人士对记者分析。

  此外,距离恩施200多公里外的鹤峰县江坪河水电站虽然完成三分之二的工程量,但已烂尾两年多时间,投资30多亿元,设计装机容量45万千瓦,是当时恩施州最大的水电项目,也曾是深圳中技集团向外界推介的重点项目,目前给当地政府留下沉重的包袱。

  “时间拖得越长,今后扭亏的机会就越小。”业内人士这样评价目前的水电建设市场。

  “央企内在要求很多,稍微达不到指标就不开发”,恩施州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王平章告诉记者,此前中国国电准备收购江坪河电站,收购前期工作了大半年,因为经济指标过低才停止。

  但也有一些民营企业基于圈到资源后转让股权形式,套现获利颇丰。

  2010年5月,湖北国鑫投资有限公司将建始县广润电力公司55%股权转让给国电湖北公司,进而抽身转向其他行业投资。上述福建华清公司建好水电站后,同样套现走人。

  但是,目前经济疲软情况下,投资水电行业并非很好的选择,恩施州一水利行业人士更是尖锐地指出:“不是所有业主把开发权拿到手就去开发,有的是拿到资源,政府希望尽快建设,开发商不一定,有一些是拿资源手上,工作也做,就是别有所图。”

  恩施州是湖北第二大水资源富集区,利益的博弈仍在进行。

  事实上,选址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的姚家坪水电站已经做了三年时间前期工作,因为业内担心电站会对大峡谷风景区形成影响,先后多次进行论证,但是“基本工作还有很长时间,推动速度很慢”。

  据悉,姚家坪电站于2006年拟上马开建,但因非议被叫停。

  根据湖北省水利厅批复,姚家坪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为760米高程,预留防洪库容0.8亿立方米。姚家坪水电项目位于清江干流上游河段,要求当地综合兼顾旅游、生态等效益重新进行论证。3年后,姚家坪电站正常蓄水位下调至745.6米,原确定的0.8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仍保留。

  恩施州水利局局长邓升志此前认为,蓄水位下调后,电站的库容、发电规模相应缩小,效益虽差一些,但有利于恩施大峡谷景区的保护开发。

  事实上,蓄水水位下调近15米后,给投资商回报并不乐观,“推进工作很慢,很慢”,当地一位知情人向记者表示,鉴于此情,或许要从其他方面作补偿来平衡关利益。

  或许,投资与地方政府的博弈短时间内无法终止。

  记者手记

  清江难以承载之重

  本报记者 刘涛

  如今,清江干流、支流甚至支流的支流等都被大大小小的水电站层层肢解,面目全非,而且这种高频率开发还在加剧。

  靠水吃水,是当地重要的产业思路。长久以来,采取开发水能资源来换取地方财税,在恩施州一些县市十分突出。甚至一些水电产业贡献的财税收入,在整个收入占比近5成,成为名副其实的水电财政。

  事实上,开发清江将近20年后,带来的生态问题一直让一些本土人士痛心疾首,由于上游干流层层截断,最近几年,恩施州城区河段更是出现断流、干涸的状况。

  当初开发清江,是为了增加电力供应量,但最近几年困扰发电企业的是上网难、上网电价低,这直接倒逼水电站盈利空间。

  甚至,有的小水电站一年的营收利润仅供两个人工资。

  经过长时间发展,恩施居民用电正常了,但带来的河水污染、水量偏少、河水自净能力偏低等严重生态问题未得到根本治理。不仅如此,清江沦为各种资本的猎场,闪转腾挪的资本游戏,无视生态。

  要金山也要绿水,清江污染等问题却得不到重视,一些水电企业,因在当地投资会拉动当地经济,缴纳税收,特别是一些国企,在各种社会事务中呼风唤雨,受到特别庇护,而保护生态亦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否则,清江真难以承受如此之重。

上一页
(责编:杜燕飞、王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