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京將迎來今年首次機動車搖號。盡管北京遭遇持續霧霾天氣,但人們對普通小客車的購買熱情依然有增無減,新入市新能源小客車則依舊受到冷落。北京商報記者昨日從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獲悉,目前有1428個個人申請新能源小客車指標,但本期新能源車指標有1666個,申請人數小於指標數量,這意味著申請新能源小客車無需搖號,部分購車指標“落空”。
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本市共有180多萬個有效申請參與首期搖號,共同爭奪20195個個人中簽編碼,盡管此次普通小客車指標搖號的平均中簽率已降至1比110.7,但本期參與新能源車搖號的僅有1428個個人,小於本期指標配額1666個。 實際上,自2011年《北京市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方案》正式出台后,北京私人購買新能源小客車就可以直接上牌,無需參加普通小客車指標申請搖號。不過,由於此前北京市場內的新能源車還面臨配套充電設施不完善、續航能力較弱等問題制約,即使北京對私人購買新能源車實施了較大的補貼力度,按照國家和北京市1︰1的比例確定了補助標准,但近幾年北京新能源車的銷售情況依然不夠理想,敢於“嘗鮮”的消費者並不多。
為提高消費者購買新能源小客車的積極性,除了已經實施的各項鼓勵購買政策外,下一步,北京市還將發布實施多個文件,進一步規范自用充電設施建設,其中包括規范在新建、改建居住區按照配建停車位的一定比例作為新能源小客車停車位的《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務設施規劃設計指標》,以及明確新能源小客車充電設施配建規范、確定相關各方在充電設施配建中的權利義務的《關於已建物業配建充電設施的指導意見》。
此外,北京市在自用充電設施的充電條件確認、技術規范、電價、設施建設和用電報裝流程方面也進行了進一步明確。據市科委介紹,自用充電設施將按“一車一樁”、“樁隨車走”的原則,由新能源小客車生產企業或其委托的機構(4S店)負責“全過程組織管理”,包括組織使用者進行充電條件確認、設施建設等,並納入其售后服務體系﹔流程上,要求從用戶報裝到驗收接電全過程在22個工作日以內完成。
市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當前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的情況看,自用充電設施可以滿足使用者的日常基本出行需求。同時,為進一步緩解新能源汽車使用者的“裡程焦慮”問題,作為對自用充電設施的必要補充,在公用充電設施領域,由相關部門統一安排、合理布局,在中心城區打造服務半徑平均為5公裡的充電圈,逐步建成公用領域充電設施網絡服務體系。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 李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