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廣西無居民海島旅游資源豐富,但開發利用並不簡單,有意當“島主”的單位或個人須謹慎決策。如何在開發利用過程中做好環境保護?廣西自治區海洋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首先要做好開發利用的前期准備工作,選好重點,進行逐批開發,避免“一窩蜂”上項目造成無序建設。
廣西自治區海洋局相關部門負責人提醒,雖然現在申請一座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已不是件很難的事,但真要拿來開發旅游項目或建私人別墅,要對可能遇到的困難做好心理准備。同時,島上沒有任何生產生活設施,一瓶淡水、一根電線都要從陸地運上去,房屋、碼頭等基礎設施也要從零開始建設。每年台風季節,上島旅游的人數會減少,還要防范台風對島上設施造成的損壞,開發管理成本不容小視。
此外,國家海洋局印發的《無居民海島保護和利用指導意見》還規定,海島開發如不能保持原有地貌,需要採挖土石方的,一般不能超過用島面積的30%。而建設旅游項目,客觀上需要一定的開發面積來確保接待能力。
“作為一種財富的象征,私人所有的島嶼,甚至會取代游艇在今日的地位。” 這是《財富》雜志在1930年創刊號上的預測。在中國,這個預測的驗証來得比較晚、比較曲折。90年代末以來,“私人島主”這一概念逐漸在我國出現,但更大程度上它只是媒體的封號。怎樣成為“島主”?他的實際權限有多大、任期有多長?這些問題因為政策和法律的不夠完善,而長時間困擾著越來越多躍躍欲試的富豪們。
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國內私人島主的生活狀態吧。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