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矛盾倒逼延遲退休
最近幾年,養老保險基金收支不平衡加劇迫使政府加快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步伐。從基金運行的情況來看,收支不平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制度的撫養比上升:退休人員迅速增加,承擔繳費在職的人員所佔比重相對減小。
撫養比是基本養老保險收支中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城鎮職工退休年齡過低是制度撫養比上升的重要原因。
李珍對本報稱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表示,延遲退休年齡既可以增加保費收入,又可以減少退休金支出,能做到雙向正面影響制度的財務狀況,在人口老齡化的情況下是必然的選擇。
中國的退休年齡(女職工50歲,女干部55歲,男60歲)已經有60多年沒有修改過了。上世紀50年代規定退休年齡時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隻有40多歲,到改革開放之初時,勞動保險法下的退休制度是37個人工作,一個人退休。到今天,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達到73.8歲,養老保險的贍養比為3︰1,但退休年齡卻一直沒有改變。
不僅如此,提前退休的問題也非常嚴重。除了國企改革時數以千萬的提前退休人員以外,還有一些特種工種是政策允許提前退休的,很多地方提前退休的人數在增加。金維剛說,當前“未老先退”的問題特別突出,有的地區提前退休的人員佔到當年退休人員的30%。目前中國實際的平均退休年齡隻有54歲。
上一頁 |
(責編:杜燕飛、蔣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