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能源>>滚动

河北省省长立下环保军令状 限制过剩产能将牵连煤炭

2014年01月21日07:10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河北省省长立下环保军令状 限制过剩产能将牵连煤炭

  近日,在京津冀“治霾”的巨大环保压力下,河北省省长张庆伟立下“三年让大气质量有所好转,五年有所改善”的军令状:钢铁、水泥、玻璃,新增一吨产能,党政同责,就地免职,必须执行。

  当然,有分析认为,这一军令状的实施要顶住大批人员再就业的压力,意味着河北省已经下定要过几年紧日子的决心。

  同时,河北省钢铁、水泥、玻璃三大过剩行业不再新增产能,而且在不断压缩目前过剩产能的情况下,上游焦煤、焦炭产业甚至工业用电量等都将因此受到牵连,需求量会有大幅萎缩。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钢铁、水泥、玻璃等产业属于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行业,产业政策打压势必会导致工业电力需求量的下降,火电行业会受到冲击,加之脱硫脱硝设备的采购和使用,火电企业的成本支出约增加两成,盈利能力会再度下调。不过,工业污染是雾霾的主要元凶之一,传统工业受到遏制后,空气质量必然会随之好转。

  重拳出击压缩过剩产能

  作为京津“护城河”的河北,在治霾措施方面,张庆伟表示,今年要坚决化解过剩产能,按照国家下达的任务,到2017年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3000万标准重量箱平板玻璃。

  实际上,早前去年年底,河北省就提出,计划在未来5年将减少6000万吨钢产量,河北省相关领导曾向媒体表示,这一措施将减少4000万吨标准煤的消耗,减少35%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7%的烟粉尘排放量;此外,到2020年,河北省钢产量将减少8600万吨。

  任浩宁认为,河北省是环境污染的“重灾区”,身处北京周边的地理位置使其备受关注,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措施将会不断出台,针对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的措施会逐步落实,以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希望以“压小上大”的来应对的做法目前看来已经难以继续有效,来自中央的严格审查会迫使河北传统产业“动大手术”。

  全球钢铁产量排名中,“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去年,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以这样的排列形容河北省钢铁业在中国钢铁产业中的重要作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河北钢铁业的产量之巨。

  另据环保部统计数据,目前华北地区钢铁行业产能约3.5亿吨,产量约2.89亿吨,而且,其中约75%都是环保“黑户”。有分析称,这些“黑户”将成为环保重拳出击的对象,特别是很多中小民营钢铁企业将被迫关停。

  然而,如此深幅压缩钢铁产能必然殃及上游的煤炭焦炭行业,任浩宁分析,煤炭、焦炭的需求量会大幅下降,产销状况会更加萎靡,本就表现不佳的煤炭市场恐再度探底。

  记者去年10月份在河北唐山多地走访调查时了解到,唐山很多中小炼焦厂已关门歇业,寻求转让。另外,当地某小型铁矿选矿厂也因下游钢厂生意惨淡而正在停业,该厂厂长谷先生告诉记者,他前些年投资200万建了这个选矿厂,前两年生意还行,现在根本没法维持,“现在停业每月还要亏损两万多元,如果继续营业,每月亏损20万元也不够;现在环保压力这么大,复产基本上已经不指望了,卖又卖不出去,只能等着破产了”。

  强制压缩可能有违公平

  但煤炭专家李朝林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河北的环境承载能力非常脆弱,需要淘汰落后产能,来找回失去的碧水蓝天,但淘汰落后产能应该依靠市场竞争来实现,“市场经济就应该按照市场规则来办,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这样以行政手段来强制压缩产能在执行过程中可能有失公平,如果有违市场规律,将不利于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建立。

  有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尽管国家加大了焦炭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仅2010年-2012年,就分别淘汰焦炭落后产能2586.5万吨、1975万吨和2051万吨。但三年间新增焦炭产能合计超过1.45亿吨/年,净增8000万吨/年。2013年上半年,又有19座焦炉投产,新增焦炭产能1185万吨/年,全国焦炭总产能突破6.1亿吨/年。若根据2013年上半年全国焦炭产量23658万吨推算,去年全年焦炭产量预计为4.7亿吨,产能过剩近30%,整个行业的过剩产能恐突破1.6亿吨。

  此外,从产业结构角度看,河北省重工业占比偏高,钢铁、煤炭、石油石化、能源、建材等传统行业比重大;新兴产业的培育滞后于发达省市和周边地区。有分析称,在如此重拳治霾、压缩过剩产能的大背景下,这种产业结构“难以承受之重”,将面临巨大考验,整体经济增长和再就业都将存在下行风险。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讲,任浩宁认为,河北省当地的水泥、钢铁、水泥、煤炭、火电、玻璃、有色金属冶炼等上市公司都将受到严重影响,河北省治污力度的加大将使上市公司营收状况更加不堪入目,整个河北板块将遭受重创,该区域内业务布局的上市公司面临重大调整,来自政策方面的后续影响不容忽视,相关股票面临下挫风险。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责编:杜燕飞、王静)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