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能源

中國石油在中亞之管道篇:油氣管道奠格局

2014年11月15日14:28        手機看新聞

2000多年前,駝馬和商賈在中國和中亞各國之間,踏出了古絲綢之路。風吹沙掩,當時條件下的絲綢之路,如今隻能在歷史書中看到。星轉斗移,現在,中國與中亞各國開展能源合作,用油氣管道在地下勾勒出一條新絲絲綢之路的雛形,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的有效載體。

2014年9月1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共同出席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塔吉克斯坦境內段開工儀式。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的開工及運營,連同A\B\C三條天然氣管線及中哈原油管線,使中國與中亞五國更加緊密相連,環裡海的油氣資源通過累計10738公裡的境外油氣管道,與中國巨大的油氣消費市場相銜接。

由此,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更進一步,“一油四氣”貫穿中亞的油氣管道合作,成為中國與中亞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有效載體。

資源互補 管道貫穿中亞

中亞各國的發展基礎相對薄弱,快速發展的訴求強烈,亟須尋求多元的資源出口通道,以保障資源優勢穩定轉化為經濟優勢。而處於經濟轉型升級期的中國,也許需要大力發展西部地區,激發經濟發展活力。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俄羅斯所所長馮玉軍認為:“中西部地區通過擴大向西開放,加強與中亞、南亞、西亞等地區乃至歐洲地區的貿易往來和經濟、技術、金融合作,從而形成中國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是實現東西部均衡協調發展的重要一環。”同時,處於經濟轉型期的中國正在大力推進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對清潔能源的需求迫切,需要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建立起多元的能源供應體系。“絲路沿線地帶本身就是我國能源的主要陸路大通道和供給地之一,加強沿線各國能源合作有助於減輕海上進口壓力。”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國際石油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政治學教授龐昌偉說。所以,大規模的能源合作也必將對亞太地區的能源市場供應格局和地緣政治的穩定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與中亞的管道合作始於2004年的中國石油建設的中哈原油管道,目前已經形成了中哈原油管道與中亞天然氣管道A\B\C\D四線的中國西北部能源戰略通道,貫穿中亞五國,連接中國西部。

十年成就中亞管道大局

2004年9月,中哈原油管道動工建設,這是中國第一條戰略級跨國原油陸路進口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全長2798公裡,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分別於2006年和2009年實現全線通油,成為中國最重要的跨國輸油管道之一。截至今年年初,這條管道輸送原油已累計突破6000萬噸。中亞原油管道建設為中國石油打造西部能源戰略通道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也為以后中亞天然氣管道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2009年12月,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線投產供氣,2010年10月該管道B線投產運行,2014年8月C線投產運行,中國從中亞地區的天然氣進口呈現連續增長的勢態。僅A\B\C三條管線的投產運行,就將使向中國供氣的能力提高到每年550億立方米的水平,相當於2013年中國國內天然氣消費總量的1/3。

中亞天然氣管道的建設使管道跨境的中亞國家數量增加,輸送介質在單一原油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天然氣,輸送路徑從土庫曼斯坦的單一氣源供應,加入了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這兩個國家的新氣源,也使得烏、哈兩國由過去的管道過境國轉變為天然氣供應國,改變了這兩個國家對外天然氣的供應格局,實現了天然氣出口多元化。油氣管道聯系中國與中亞多國,跨地區、多國家的油氣合作,使得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也更加緊密。

2014年是中國石油在中亞進行油氣管道建設的第10年,管道布局升級,貫穿中亞五國。以管道為紐帶,D線的建設使經過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的三條運行管線,增加了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新路徑,使中國的天然氣供氣路線也實現了多元化,進一步降低了單一管線的運輸風險,提高了穩定供氣能力。中亞方向四條天然氣管線向中國供氣,天然氣供應總量將大幅增加,每年可增加到850億立方米的境外天然氣輸往國內,基本接近2013年國內天然氣的生產總量,可有效緩解國內供應緊張局面。其次,D線的建設使區域合作有了共同的利益著眼點。從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B\C三線從新疆的霍爾果斯一個地方入境,到D線從新疆的烏恰入境,兩個接入口的輻射效應在未來可以更廣泛地促進新疆更多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振興,造福新疆更多地區的少數民族同胞。

營造合作環境 促進經濟發展

中亞油氣管道的投產使油氣合作的戰略意義在中亞各國之中將更加突出。隨著油氣合作的深入,廣闊的亞歐大陸腹地由資源高地轉變為經濟增長“新地標”。中亞油氣管道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亟需的清潔能源,而大量的中亞天然氣資源也在新興市場上賣到了好價錢。從中亞國家看,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B/C/D四線的建設,拉動了過境國家天然氣產業、管道業的快速發展,增加就業,創造稅收,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C線的建設使烏、哈兩國由管道過境國轉變為管道天然氣供應國,改變了這兩個國家對外天然氣供應格局,實現了天然氣出口多元化。C線建設將有助於哈國國內氣化水平的提高,實現天然氣消費自給。C線將與目前在建的中哈天然氣管道二期連接,將哈西部天然氣接入C線,在將哈國天然氣運往國內的同時,還可以沿線滿足哈東南部主要用氣地區的天然氣消費需求。與此同時,C線建設也為烏、哈兩國帶來了大規模投資,其中,在哈國的投資總額相當於2011年哈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26%,在烏國的投資總額幾乎相當於烏國目前每年使用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

正在興建的D線投資總額約為67億美元,將大幅促進沿線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和運營期間累計可為其上繳稅費31億美元,實現股東分紅54億美元,並創造數萬個就業機會。

除了經濟發展外,營造和平的發展環境也是中國加強與中亞各國能源合作的必要途徑。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認為,能源合作不可避免地會對外部環境造成影響,又同時受到外部影響。“我們必須協調處理好發展與環境的辯証關系,以發展造環境,以環境保發展,其核心就是要創建一種和諧共榮的氛圍。這也是中國石油海外項目實現本土化的必由之路”。

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天然氣合作從2006年中土兩國簽署相關合作協議以來,在這麼短的時期內能夠獲得快速發展,從一個側面印証合作的各項目、各環節實現了共贏、共榮。中國在中亞相關國家的天然氣產業鏈上游、中游、下游的合作國家、合作環節、合作方式、合作數量等均獲得迅速突破、快速發展,由此創立合作共榮的全產業鏈合作模式成為國際能源合作的新典范。

共發展、共繁榮也使得中國與中亞國家積累了深層互信,產生了不斷拓展新的合作領域的願望和要求。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劉毅軍指出:“一個經濟全面合作、人員全面往來、政治相互信任的求合作、謀發展的環境正在本地區形成。”

文章來源:新能源經貿觀察雜志

(責編:杜燕飛、王靜)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