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能源

辽宁阜新致28死矿难追踪:事发煤矿常违规放炮【3】

2014年12月08日09:47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辽宁阜新致28死矿难追踪:事发煤矿常违规放炮

  转型之难

  2001年12月,国务院正式将阜新市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阜新走上转型之路

  “九五”期间,阜新市GDP年均增幅仅为2.1%,2000年降至0.2%。

  据2003年的报道,当时阜新全市处于月收入156元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居民有19.98万人,约占市区人口的四分之一。而矿务局40万矿工已经有20万人下岗。

  国家计委先后于1992年11月和1997年4月,就下发文件,支持阜新转型,几位当时的国务院领导同志都做了批示,但阜新转型仍没有提上日程。

  到2001年5月阜新转型迈出尝试性一步,方向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阜新还成立转型办公室,通过社区企业发动广大下岗职工走转型之路。

  2001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将阜新市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接着,举全市之力建成了国家级液压装备制造业基地。风是可再生资源,阜新又有“风口”优势。几年间,阜新风电遍地开花,到处可见高大的风车在转动,开发可再生资源,发展新兴产业,已成为阜新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新的未来”

  尽管矿工工作劳苦、有风险,但受伤矿工孙原泽仍打算伤好后继续上工,他希望为儿子赚取大学学费

  一片高楼矗立在阜新东北方向东山平缓的山坡上,这里是东山社区,住着2005年后棚户区改造后上楼的居民,约有4000多户,大多是矿区工人家庭。这里卫生所、学校、商店等一切休闲娱乐教育等设施俱全。但白天,偌大的社区却显得冷清。

  平时只有在早上七点前和下午四点前,东山社区3路公交站点,能看到一些年轻的面孔。开往五龙、恒大煤矿、兴阜矿的班车准点地经停这里,接上下井的工人。

  王云是兴阜煤矿的通风员,1984年从父亲那里接班,成为最后一批全民固定工。

  最近几年出门,他最经常派跑的是医院。多年的井下工作让他患上了风湿,每个晚上都疼得睡不着觉,一般止痛片已经不起作用。“几乎没有矿工不得风湿的。”

  王云还有五年就退休了,“有盼头了,但也更难熬了。”

  为何会更难熬?“孙家湾矿难,有两个工人第二天就要退休了,却没走出矿井。”说完这句话,王云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虽然现在生产工作环境是过去不能比的,可张华还是怀念三十年前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矿工有着明显的优越性。除了定额分配,矿工有额外的粮米油肉,甚至每月还有十斤的保健酒。井下易染风湿,适量的酒有助于驱寒。

  曾经子承父业的矿工们,如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全新的未来”。

  11月28日,受伤矿工孙原泽的儿子从寄宿学校赶来看望他。倚在床头,拉着父亲的手,却不敢抬头看父亲头部的伤,十几岁的男孩哭了起来。

  “换个工作吧,下矿太危险了。”男孩祈求父亲。

  孙原泽没有接话,他细细问起儿子的英语成绩,是否拿到了三好学生奖状。把儿子送去寄宿学校,他希望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儿子走后,孙原泽躺在床上半晌没说话,矿工危险,但对他却是最擅长的谋生之道。“伤好了就下井,给儿子攒大学学费。”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11月26日,家属在矿区门口焦急等待。新华社记者李钢摄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杜燕飞、王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