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優化布局,推進煤炭煤電大基地和大通道建設
按照“安全、綠色、集約、高效”的原則,重點建設14個大型煤炭基地、9個大型煤電基地、12條“西電東送”輸電通道,優化能源發展空間布局,提高能源資源配置效率。2014年,煤炭基地產量達到34.6億噸,佔全國的91.1%。煤電基地開工和啟動前期工作規模7000萬千瓦,佔全國煤電總裝機比重達到8%。
1、加強大型煤炭基地建設。按照優化結構、扶強限劣,綜合施策、挖潛增效,分質利用、抓好示范的方針,推進神東、陝北、蒙東、寧東、新疆、雲貴等14個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加強煤炭礦區總體規劃管理,發揮礦區總體規劃的引導和約束作用,規范煤炭資源勘查開發秩序,穩步推進大中型現代化煤礦項目前期工作和核准工作﹔以大型煤炭企業為主體,推進煤炭安全綠色開採,推廣煤礦充填開採技術﹔加快煤礦瓦斯規模化抽採利用礦區和瓦斯治理示范礦井建設,提高瓦斯利用水平﹔穩步推進煤炭深加工產業升級示范,促進煤炭資源高效清潔轉化和綜合利用。
2、加快清潔煤電基地和輸電通道建設。出台煤電基地科學開發指導意見,在新疆、內蒙古、山西、寧夏等煤炭資源富集地區,按照最先進的節能節水環保標准,建設大型燃煤電站(群)。推進鄂爾多斯、錫盟、晉北、晉中、晉東、陝北、寧東、哈密、准東等9個以電力外送為主的千萬千瓦級現代化大型煤電基地建設。鼓勵低熱值煤發電。加大西電東送力度,加快推進鄂爾多斯、山西、錫林郭勒盟能源基地向華北、華中、華東地區輸電通道建設,規劃建設蒙西~天津南、錫盟~山東、錫盟~江蘇、寧東~浙江、准東~華東等12條電力外輸通道,提高跨省區電力輸送能力。
(六)以重大項目為載體,大力推進能源科技創新
堅持自主創新,鼓勵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以能源重大工程為載體,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建立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制機制,推動能源裝備國產化,打造能源科技裝備“升級版”。
1、抓好重大技術研究和重大科技專項。充分發揮國家能源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骨干作用,重點推進非常規油氣、深水油氣、先進核電、新能源、700℃超超臨界燃煤發電、符合燃機排放標准的燃煤發電、煤炭深加工、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大容量儲能、高效節能、新材料等重大技術研究。啟動並抓好24項國家能源重大應用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專項,力爭頁岩油氣、致密油氣等非常規油氣和深海油氣、新一代核能等核心技術取得新突破。
2、依托重大工程推動關鍵裝備國產化。重點推動頁岩氣和煤層氣勘探開發、海洋油氣開發、天然氣液化和接收、核電、抽水蓄能等重大裝備國產化。推進大型燃氣輪機自主研發,加快高溫部件研制和驗証平台建設。制訂出台促進能源裝備制造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能源企業及能源裝備制造企業自主創新技術平台建設,推進能源裝備國產化,提升能源裝備自主化水平,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能源裝備工業體系,積極支持能源裝備企業“走出去”。
3、加強能源行業標准制訂和管理。有序推進重點領域標准制修訂。加強行業標准實施宣貫力度。成立海洋深水石油工程等新興重點領域標准化技術委員會。
(七)深化能源國際合作,拓展我國能源發展空間
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重大契機,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圍繞確保國家能源戰略安全核心目標,按照“總體謀劃、多元合作、分類施策、掌握主動”的方針,全面落實能源國際合作成果,鞏固深化能源國際合作重大關系,推動能源企業“走出去”,增強全球能源治理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能源國際合作水平。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