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得克薩斯州沃斯堡郊外的頁岩氣井鑽探現場。 |
春日的清晨,陽光照耀著美國得克薩斯州沃斯堡郊外的農場。牛群在安靜地吃草,但不遠處一座大型鑽井平台發出的轟鳴聲打破了鄉間的寧靜。這是美國頁岩氣開發的一個鑽井點。像這樣的頁岩油和頁岩氣井,整個美國正以每天百口的速度增長。一股頁岩“淘金熱”正在得克薩斯州乃至全美興起。
現實——
天然氣實現自給自足甚至有剩余,石油產量創25年來新高
有趣的是,擁有上述頁岩氣井公司名稱的直譯就是“快速銀子資源有限公司”。在加入這股“淘金熱”的公司中,它算是小字輩了。該公司公共事務主管斯蒂芬·林德賽告訴本報記者,這口井所在的巴奈特頁岩區是美國最早進行頁岩氣商業開發的地方。截至2013年9月,該頁岩區21個縣內,已有頁岩氣井1.7萬口,另有1200口獲得了鑽探許可。
記者看到的情形是美國頁岩油氣開發熱的一個縮影。除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之外的美國本土48個州廣泛分布著有機頁岩,專家認為,其儲藏的天然氣足夠美國使用100—200年。巴奈特頁岩主要產出的是天然氣,而得州南部的伊格爾福特頁岩和北達科他州的巴肯頁岩主要產石油。
“能源革命正在美國發生,美國能源形勢在改善。5年前我們還不敢得出這樣的結論。”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能源研究所副主任邁克爾·韋伯說,頁岩油氣開發改變了人們的能源思維,本世紀初,《經濟學家》《國家地理》等雜志還在封面文章宣稱“石油時代結束”。
頁岩油氣開發使美國天然氣實現了自給自足甚至有剩余,石油產量創25年來新高,2013年日均產油近750萬桶。與此同時,美國降低了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國際能源署最新預測表明,美國在2015年就會超過沙特和俄羅斯成為世界最大產油國,比其此前預測的2017年時間點更早。
頁岩革命的另一重大效應是,美國的碳排放量近年來下降,出現所謂“去碳化”的能源結構變化。得克薩斯州當地天然氣發電增加,煤電有所萎縮。
爭議——
人們擔心頁岩油氣開發會污染地下水和引發地震
頁岩革命的出現,得益於兩項關鍵技術,一是水平鑽井,二是水力壓裂。鑽井又包括兩個階段,先是從地表垂直向下鑽,到了頁岩層后,折個彎,沿水平方向鑽,水平井可長達兩三千米。第二步是把大量水和細沙以及一些化學物質壓注到井裡,使頁岩層產生裂縫,讓油氣釋出。
記者在開採現場看到,頁岩井造成的地表創傷不大。鑽井點大多建在農田上,一些鑽井點緊鄰農宅,一些鑽井點就在城市邊緣。
隨著頁岩油氣開採熱的出現,“壓裂”一詞在美國家喻戶曉,但這也令頁岩油氣開發至今仍有很大爭議。人們主要擔心頁岩油氣開發會污染地下水和引發地震。紐約州在2008年叫停了這一開採方式,以對其環境影響進行評估,該禁令迄今未解除。
油氣公司否認有這樣的影響。總部設在得州休斯敦的西南能源公司副總裁吉姆·特拉穆托強調,頁岩層位於地下水層之下,井裡進行了套管,並灌注水泥,以保護地下含水層。“迄今沒有任何一個被証實的因鑽探而污染水源的案例”,特拉穆托肯定地表示。林德賽認為,“污染水的風險可以忽略不計”。
然而,在環境保護基金會美國氣候與環境項目副總裁吉姆·馬斯頓看來,頁岩油氣行業顯然未採取足夠措施響應民眾的關切。他說,其實有很多關於水源被污染的投訴,只是這些投訴者很難找到污染與水力壓裂相關聯的証據。馬斯頓對頁岩氣開採中的溫室氣體排放也表示擔心,希望推動行業對甲烷在天然氣生產和輸送過程中的排放量進行測定,並制定行業標准。
美國政府在聯邦層面沒有專門出台針對頁岩油氣開採的監管法規。頁岩油氣鑽探和開採的監管主要由各州承擔。在坐擁三大頁岩區的得克薩斯州,負責監管的是該州鐵路委員會。該委員會成立於1891年,最初是監管鐵路運輸和州際商貿的機構,現在已名不副實,變成當地油氣開發的主要監管機構,所有的頁岩油氣井都必須得到它的批准才能開採。
然而這一監管機構實際上是親油氣產業的。該委員會主席大衛·波特表示,其最優先的工作是確保水的安全。波特告訴記者,油氣井的數量由“看不見的手”,即市場來調節。
預測——
油氣公司必須以瘋狂的速度鑽新井才能維持產量穩定
頁岩油氣開採的前期投入大。鑽探一口井大概要花400萬美元,一個鑽探區塊起碼要鑽六七口井。華爾街的資金大量地涌入頁岩油氣產業。近年來,鑽井技術進步提高了頁岩油氣開採效率,導致鑽井時間縮短。林德賽告訴記者,鑽一口井大概需要30天,水力壓裂需要7—10天,加上租地和申請許可的時間,最快3—6個月就可以讓一口井投產。
業內人士認為,頁岩油氣的繁榮之下也有隱憂。韋伯表示,國際油價在每桶100美元的時候,頁岩油氣有很好的前景,如果國際油價降到每桶40—50美元,對頁岩油氣行業來說就意味著經濟災難。此外,這一產業還面臨著聯邦或州政府可能收緊監管的不確定性。
一些地質學家認為,頁岩油氣井開採壽命短。韋伯介紹,頁岩油氣井一般兩三年就會達到產出峰值,此后能持續多久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這決定了油氣公司必須以瘋狂的速度鑽新井,才能維持產量穩定。林德賽說,在巴奈特的頁岩氣井,前五六年就會開採出全部天然氣的75%左右。
然而,美國頁岩油氣產業鏈條上尚缺少一環——出口。由於美國國內頁岩油氣過剩,油氣商都希望盡快出口液化天然氣。亞洲的日本、韓國、中國等是他們眼中最大的潛在市場。目前,美國一些液化天然氣出口碼頭正在建設中,從基礎設施建設的角度看,最快在2015年底就可以對外出口。然而,美國液化天然氣的出口仍存政治障礙。根據美國法律,天然氣的出口必須先得到美國能源部批准。僅有少數與美國有自由貿易協議的國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享有天然氣貿易的國民待遇,出口商可自動獲得向這些國家的出口許可。而向其他國家出口,美國能源部要考慮是否符合其公共利益,審批程序復雜。
目前,美國國會正在考慮一項無需審批就可向所有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出口天然氣的議案,但該議案何時能夠獲得通過尚未可知。
(本報華盛頓4月2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