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能源>>滚动

环境时评:大城市病源于资源匹配不平衡

2014年02月21日13:30    来源:中国环境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环境时评:大城市病源于资源匹配不平衡

  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预计将达55%。中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甚至突发自然灾害也会导致城市不堪一击……各类问题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我们的城市一边在成长,一边在生病。

  一些专家指出,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向城市快速集中,使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越来越不堪重负。当人们逃离大城市转向中小城市生活的时候,实际上也把大城市的压力转移到了中小城市。对此,不少部门和专家已经表示,要警惕二三线城市患“大城市病”。

  在近期召开的各地“两会”上,北京市政府明确表示要“切实把常住人口增速降下来”;上海市政府也提出,要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严格控制人口规模”。

  北京、上海作为全国特大型城市的代表,最先并且最大程度地遭遇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产生的压力。这种压力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大城市本身发展前景疑云重重,更严重的后果还在于,大规模人口全面发展所必经的城市化路径,有可能因为示范不当而整体呈现方向性偏差。

  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处在历史性的转折关口,主要体现在农村人口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依然极为迅猛地由邻近中小城市迅速转向大城市与特大型城市。其结果,喜的方面是,曾经长期人为制造身份割裂的城乡户籍分立制度,在全国多数地区基本已不再构成挑战性的课题;而忧的方面是,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人口总量和结构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城市病”乃至“拉美陷阱”的潜在可能性,迫使相关城市政府人口管理首鼠两端。

  以户籍为基础的行政管控手段,很难扭转“大城市病”不断加剧的总体趋向:其一,就人口总量维度来看,人口加速向大城市单向度流动,不仅合乎个体理性,而且也是劳动力与资本优化配置规律使然。其二,就人口结构维度来看,因为户籍壁垒对于竞争性不强的低端就业岗位影响相对较小,真正受到干扰的,反而集中在需要较高受教育水平和技能的高收入行业。

  这要求决策者必须意识到,“大城市病”的根子在中小城市,因为大量人口的跨地区流动,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小城市就业机会不足,且公共服务水平低下。改变这种状况除了要靠中小城市加快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还要依靠中央主导下的地方均衡发展战略有效引导,以及大城市地方政府以开放的心态,通过更大力度的“引进来”、“放出去”,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及辐射、反哺作用。 ◆高峰

(来源:中国环境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