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謝?體在此間表示,三峽庫區農業面源污染形勢不容樂觀,若不及時治理,將影響庫區水體的水質,進而影響到長江中下游和今后南水北調的供水。
前來北京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謝?體,關注三峽庫區農業環境問題已有十幾年。他在三峽庫區經常看到,農村小規模養殖業產生的糞便等垃圾,基本上沒有任何處理就直接排放到長江沿岸的灣溝裡,惡臭不已。
農村的生活垃圾,沒有規范的分類收集和利用渠道,也沒有固定的收集點,往往就扔在江邊坡地上,一下雨就沖到了長江裡。此外,大氣中氮、磷等元素塵降到土壤裡,通過水土流失進入長江中,也導致了水體污染。
與城市污染不同的是,這些污染沒有固定的排放點,因此屬於面源污染。謝?體說,在中國整個農村地區,面源污染一直非常普遍,但由於三峽工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三峽庫區的面源污染問題也就顯得更加突出。
謝?體發現,三峽庫區局部灣溝和支流水域,由於受到持續的農業面源污染,失去了水域功能,甚至什麼植物都不能生存。持續的農業面源污染,將導致三峽庫區水質的持續富營養化,影響三峽蓄水水質,進而產生更嚴重的環境危害。
為此,他建議建立和完善三峽庫區農業面源污染監測制度。同時,還應該建立和完善與當前財政體制相適應的三峽庫區資金安排,以及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態補償協調與協商機制和相關的監督及保障機制。
謝?體介紹說,農村的污染問題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是觀念問題,提高農村地區的環保意識應該提上日程。(記者任珂 周凱)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