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壽命內,一台電視機會為人們的生活增添樂趣。當走完精彩的一生后,它的“身后事”將如何料理?是流入私人拆解領域,遭到低技術、高危害的拆解,還是被正規企業安全、合理地處置?
正規與非正規處理的“雙重記”
在北京五環外的一家舊家電市場內,記者看到,成百上千台舊家電被堆放在戶外﹔運貨車輛周圍,十幾台舊電視機被隨意放在地上,有的顯示屏已經破碎。
記者了解到,這些舊電視機已不能翻新使用,小商販將會對它們進行手工拆解,從電路板中提取出重金屬,價值低的塑料將被焚燒處理,電視機中的含鉛玻璃可能會被賣入黑市。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張付申告訴記者,私人作坊通常會採取直接焚燒的“火法”和用強酸腐蝕的“濕法”來提取報廢電器中的貴金屬。前者產生的二惡英類有害氣體會污染空氣,后者所產生的廢酸廢水則對土壤、水危害較大。
張付申還告訴記者,電子垃圾拆解后,一些零件和材料如敲碎的含鉛玻璃、熒光燈管如放置不當,其中的鉛、汞等會緩慢釋放到土壤和水中,“長期堆放而不進行無害化處理,這些有害物質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將是不可逆轉的。”
在電子垃圾回收市場裡,記者看到小販們戴著橡膠手套,在空地上徒手對電器進行拆解。一番操作后,沖洗過電器的古銅色廢水流出幾米遠,金屬線被掏出、折好存放,破碎的外殼則被隨意堆在一旁。
拆解現場周圍,小販們的孩子嬉戲著,有的孩子在地上打滾,有的孩子手上黑??的,拿著不知從哪裡撿來的廢料……
在擁有國家拆解資質的華新綠源環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工廠裡,記者看到工人們戴著口罩、身著防護服,在雙層結構的流水線上操作機器對電子廢物進行拆解,除塵裝置亦全程運轉……
“電視機到了私人拆解領域,拆出來的含鉛玻璃可能被當做普通玻璃流出,甚至有人從中煉出鉛牟利。”華新綠源的經理王建明說,鉛玻璃中含鉛率為20-30%,提煉一噸鉛玻璃可獲利一千多元。但由於提煉工藝不好控制,必將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對於價值較低的塑料,正規企業會使用從德國進口的光譜分選設備進行分類,使用的是物理手法,避免危害身體、污染環境。
同樣是“變廢為寶”,使一台舊電視機物盡其用,正規與非正規拆解的辦法、過程和核心目標卻截然不同。
“小商販在進行買賣時,遵循著價高者得的原則﹔私人在進行拆解時,遵循以利為先的原則。”王建明說,隻看眼前利益,就難以兼顧環保。
而正規企業不僅要按國家排放要求配置設施,接受每季度的環境監測和環保部門的監督,還要不斷提高技術水平,使環境污染降到最低。
王建明說,“正規企業拆解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考慮環保,環保是企業存在的前提。”
“正規軍”“吃不飽”,電子垃圾都去哪兒了?
在華新綠源偌大的工廠裡,隻有20多位工人正在作業,三條拆解流水線隻開啟了一條,幾台舊電視機在流水線上移動著……
王建明告訴記者,“貨源不足、拆解量不夠,流水線就不能全開,否則成本太高。”
據記者了解,“吃不飽”現象已經成為中國電子垃圾回收處理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秘書長、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分會秘書長唐愛軍說,2013年,全國91家具有廢舊電器拆解處理資質的企業,平均產能利用率僅為42.7%。
目前,中國已進入家用電器報廢的高峰期,業內人士估計,舊家電的年報廢量高達6000萬台。然而為何企業還會因“吃不飽”而捉襟見肘?
“正規拆解企業的數量多,一些企業設定的產能偏大,回收到的資源偏少,這一系列問題導致了企業‘吃不飽’。”唐愛軍說。
另一方面,中國的電子垃圾回收事業長期被走街串巷的個體回收小販所“壟斷”。
一隻銅鈴、一架板車、一副能吆喝的好嗓門……靠著這些簡陋的“裝備”,遍布居民小區、數量龐大的個體回收販們收走了城市居民家中淘汰的大部分廢舊電器。
拆一台虧一台,拆解企業成“納稅大戶”
在華新綠源的展廳裡,拜訪著十幾份榮譽証書,其中一份証書表彰該公司成為北京市通州區“2012年度納稅千萬元以上的企業”。
據了解,這已經是該公司第四次成為“納稅大戶”。
“每處理一件電子垃圾,我們需要繳17%的全額稅款。”王建明告訴記者,收購電子垃圾時,貨源的上游不會提供發票,而企業將處理好的材料賣給下游是需要開發票的。這意味著企業在繳納增值稅時,默認成本為零,沒有任何抵扣。
他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拆解一台空調的收入在300元左右,要納稅51元,之后再扣除拆解、運輸、人力等成本……最后,在這筆賬單上,加上35元政府為空調拆解進行的補貼。
王建明說,有了這樣一筆補貼,才能保証企業不虧損。
國家發布的《廢舊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中指出,對拆解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腦五類家電的正規拆解企業提供35至85元不等的補貼。
據了解,在家電以舊換新的政策執行期間,大部分居民家中的舊家電已完成了換代,待拆解的“五大類”舊家電保有量越來越少,而新型電子產品的報廢量越來越大。
“有的電子產品沒有補貼,我們每拆一台,就增加一份虧損。”王建明說,下一步公司打算在外租賃倉庫,“佔壓庫存,意味著每天都有成本在支出。”
“為了讓正規企業有更多資源可供回收、利用,政府已在著手研究調整基金補貼額度、擴大補貼品種等問題。”唐愛軍說。
但擴大補貼品種,意味著生產新增品種電子產品的生產企業要繳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要增加一些企業的資金流出,所以相關企業對征收基金反映非常強烈。”唐愛軍說,由於各方反饋的意見不同,政府的研究工作還在進行中。
與此同時,“正規軍”也在等待著去年拆解補貼款的下發。一家正規拆解企業的員工說,“拿到補貼,我們就能抓住救命稻草。”
據記者了解,目前一些正規拆解企業已因資金周轉問題停產,為節省成本,多家大規模拆解企業隻能啟動一條拆解流水線。
“正式的環保企業,勞工要有勞動保障,處理產品的過程要環保,這些都會增加成本,此外還需要繳納增值稅。”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副教授童昕認為,和非正規拆解的低成本相比,正規拆解的高成本體現了體制上存在的障礙。
王建明說,除了拆解之外,華新綠源正在強化“造血”能力,公司開發了塑料與木材的混合加工,還准備開發線路板的精深加工。
“隨著中國對環保的重視,或許我們能有更多發展的機會,爭取活得更久一點、更好一點。”王建明說。 (“中國網事”記者談昦玄 張卉 陳子夏)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