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把历史遗留矿区污染源作为治理重点,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其中,石门雄黄矿区污染治理二期工程预计今年8月可完工。
国务院批复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中,全部927个项目中包括202个历史遗留治污项目。目前,计划在2015年前实施的131个项目一半以上已经启动。尤其是株洲清水塘地区等地区通过一批历史遗留污染项目治理,区域环境质量已有明显改观。
位于常德市石门和张家界市慈利两县交界处的雄磺矿,具有1500多年的开采历史。2009年,这一地区环境污染治理纳入国家和湖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并编制了《湖南石门典型区域污染土壤综合治理项目工程实施方案》。规划批准后,这一区域将启动总投资15亿元的全面整治。
在编制全面整治方案的同时,湖南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了环境整治工作。一是这一区域全部涉重金属企业于2011年底前彻底关闭,目前矿区不再产生新的污染。二是完成慈利县砷污染影响区域安全饮用水项目,解决了临矿村、星明村、广口村3个村1825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三是加强残余废渣治理,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2600万元,地方配套560万元,先后启动了石门雄磺矿含砷废渣治理与处置一、二期工程,对20万吨含砷废渣、4万吨含砷污泥进行稳定化、固化处理和安全填埋,同时建设废水处理站收集处理填埋场渗滤液和废弃矿井含砷废水,并对原废渣、砷泥堆积场进行生态恢复。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