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逐季回升 經濟穩步復蘇推動用電增長 本報北京2月2日電 (記者冉永平、丁怡婷)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2日發布的《2020—2021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顯示,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7.5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1%,各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分別為-6.5%、3.9%、5.8%、8.1%﹔“十三五”時期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5.7%。 “經濟運行穩步復蘇是用電量增速回升的最主要原因。
“十三五”期間鬆遼盆地頁岩油氣調查取得重要突破 從2021年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上獲悉,“十三五”期間,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中石油集團和中石化集團合作,開展了陸相頁岩油氣地質理論和工程技術攻關,在鬆遼盆地優選5個地區針對白堊系2個新層系部署的5口鑽井均獲得工業油氣流突破。經評價,鬆遼盆地青山口組頁岩油地質資源量75億噸,梨樹斷陷沙河子組頁岩氣地質資源量超5000億立方米,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首個青藏高原大氣水熱立體觀測網絡平台建成 本報北京2月1日電 (記者吳月輝)青藏高原的大氣中有多少水汽?青藏高原的水汽與其周邊地區是如何交換的?日前,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氣作用與氣候效應”團隊馬耀明研究員等在青藏高原主體區域布設了9台多通道微波輻射計,可以對此實現實時聯網連續觀測。據介紹,科研人員結合此次布設的近地層地氣相互作用綜合觀測系統,全面構建了青藏高原地表、邊界層、對流層大氣水熱立體觀測網絡平台,這也是我國建成的首個青藏高原大氣水熱立體觀測網絡平台,可為青藏高原天氣監測與預報、災害性天氣預警及氣候環境預測等提供連續的觀測數據和決策依據。
鄂北水資源配置一期工程試通水 惠及482萬人 本報北京2月1日電 (記者王浩)1月22日至30日,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一期工程順利實現首次全線試通水。該工程以丹江口水庫為水源,以丹江口水庫清泉溝隧洞為起點,全線自流引水,擬向鄂北地區沿線3市7縣482萬人口供水,灌溉耕地380萬畝。
第二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情況 直擊兩部門、兩央企核心問題 本報北京2月1日電 (記者孫秀艷)從1月29日起,第二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開始向各進駐地方、企業及部門反饋督察情況。 第二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首次將國務院有關部門列入督察范圍,國家能源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成為督察試點。
國內油價大概率六連漲,“6元時代”繼續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29日電 (董文博)今日(29日)24時,2021年國內成品油價第二輪調整窗口將開啟。機構普遍預測,累加2020年末的調價,國內成品油價格有機會迎來“六連漲”。
鋼材消費上漲 折射下游復蘇 ■ 本報記者 何曉曦 “2020年,鋼鐵行業努力克服疫情導致的生產經營、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環保壓力上升等困難,行業總體呈現相對良好的運行態勢。”在1月27日召開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信息發布會上,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屈秀麗表示。
碳約束下 鋼鐵行業兼並重組將提速 記者從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7日召開的2020年度信息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我國粗鋼年產量首次突破10億噸,隨著下游行業快速復蘇,鋼材消費創新高,企業效益持續恢復,實現利潤小幅增長。 今后,中鋼協將按照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要求,加快研究鋼鐵行業行動方案,並推動和鼓勵更多大型鋼鐵企業牽頭實施重組,形成不同區域有影響力的鋼鐵企業集團和專業化一流企業,提升產業集聚化發展水平。
供應充足需求下降 天然氣價格承壓下行 ■ 本報記者 何曉曦 2021年1月第三周,全國LNG(液化天然氣)周均價為5669.37元/噸,比前一周價格下跌1380.89元/噸,環比下跌19.59%。 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李訓棟表示,需求方面,隨著氣溫的回升,目前部分地區城燃補庫基本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