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陳康亮)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史玉波6日在北京表示,2012年以來,中國持續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解決能源污染的問題十分緊迫。有研究表明,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費是污染的重要來源,未來應一方面發展清潔能源,另一方面在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上下功夫,要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中國總理李克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以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為重點,以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治理為突破口,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
史玉波指出,雖然能源結構在不斷優化,但總體看,煤炭仍是中國的主體能源。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稟賦特點決定了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煤炭的主體地位不會改變。
另一方面,從能源安全的角度看,立足國內仍然是中國能源戰略的出發點。必須有一種穩定、可靠、經濟的能源來保証中國的能源安全。從非化石能源的來講,雖然近年來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受技術、經濟、安全等因素的影響,未來供應能力還存在不確定性。樂觀估計,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中國能源消費的17%,短期內也難以大規模替代傳統化石能源。
史玉波表示,既然離不開煤炭,就要做好煤炭的文章。從國際上看,不少發達國家也對煤炭有較大的消費。2012年美國、德國煤炭的消費分別是8.2億噸和2.4億噸,人均消費量基本與我國相近,但前述國家並不存在較大的環境問題,這表明如果採取有效的措施,完全可以減少負面影響。
針對相關措施,史玉波建議,加強對重點耗煤行業的減排改造﹔加大污染物排放的監管力度﹔加強能源產品的質量管理﹔大力發展潔淨煤的技術﹔完善污染物防止法律法規的體系。
史玉波表示,能源結構的調整是一個長期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在當前煤炭消費總量較大、未來還可能增加的情況下,一定要把兩者並舉,統籌規劃,共同推進。(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