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假期出境游又成了热门话题。随着深度游、自由行越来越受追捧,消费者更乐于自主购买国际机票,然而,航线组合五花八门、价格变化令人眼花的国际机票却不好“驾驭”。国际机票被称为目前票代行业“水最深”的地带。
□价格的秘密
航段组合成千上万,没有标准价亦无折扣,各种税费五花八门,价格随汇率实时变化,票代服务费不透明……在国际机票价格里,没有最低价也没有最高价之说,票代和消费者之间天然不透明在国际机票价格上体现得更淋漓尽致。
国际机票没有标准价
自认为比较精明的吴先生已两次买到比邻座贵一半的国际机票了。“都说中转联程的国际机票比直飞航班的国际机票便宜,但同一目的地的中转联程的搭配有几十种。税费更是复杂,完全搞不清楚。”吴先生郁闷地说。
全旅通总经理胡建荣笑称,国际机票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领域,千变万化。以北京到纽约的航程为例,时间比较合适的航程除直飞外,还有通过香港一次中转,或在芝加哥、东京、银川、上海、广州中转的联程航班,这还没算三程及以上的联程航班。这7种飞行路线去程共有17种航班组合和共210种舱位组合,回程有19种航班组合和210种舱位组合,而静态运价数量信息总共达173条。“如果真要选,可供选择的有1424万个组合,再考虑173条运价规则,没有机票代理人,消费者根本无从选择。”
跟国内机票不同,国际机票完全没有折扣这一概念,因为国际机票没有标准价之说,它是根据市场需求浮动的,出境游驴友圈盛行的说法是:谁有本事谁就能抢到便宜票。
想趁春节假期过后的淡季去马来西亚自助游的刘女士在2013年圣诞节预订了2014年2月28日和3月5日北京往返吉隆坡的机票。她在比价平台去哪儿网搜到的最低票价为南航经广州白云机场的中转机票,往返只需1190元,但参考税费竟高达1404元,比机票裸价还贵。资深业内人士林先生告诉记者,国内机票和国际机票的附加税费千差万别。
国内机票附加税包括机场建设费和燃油附加费两种,国际机票的附加税包括机场建设费、航空公司收取的战争保险费、燃油附加费以及代各国政府收取的门户城市出入境税、过境税、检疫税,甚至海关使用费、安保费等。这些税费根据当天的银行汇率转换成出票当地的货币计算,这也是同航班、不同出票时间税费不一样的原因。而由于不同国家航空公司的燃油费用不同,因此同一航线,不同国家航空公司税费也会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