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能源

国企老总谈改革:政府只能当老板不能当婆婆【5】

2014年03月18日09:52    来源:半月谈    手机看新闻

  以“国企分红”倒逼改革

  对话人物

  王兵 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武汉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曾获得北京市优秀企业家称号、中央企业五四青年奖章、2012年度“中华儿女”年度人物、第20届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等,现任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企分红”是个带有敏感成分的话题,备受舆论关注。当记者提出这一对话问题时,多位国企负责人婉拒采访,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北新建材董事长王兵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半月谈记者: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北新建材是不是和不少舆论认为的一些国有企业一样,拥有不错的垄断地位?

  王兵:当前社会上对国企有不少偏见,主要有三类:经营亏损会被批评为败家子;效益较好能赚钱会被认为靠垄断;赚钱了不分红会被奚落为“铁公鸡”。但北新建材是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的,我们从一开始就是走市场竞争之路的。可以说,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我们企业的基因就是市场化的。

  半月谈记者:北新建材近几年的经营状况如何?

  王兵:公司1997年上市,每年的效益都很好。近几年虽然整体经济发展速度转入中高速增长,建材行业受到一定冲击,但我们的表现还不错。今后国企改革的方向之一是“管资本”,资本回报有几个关键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现在北新建材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以上,这个比例在工业企业里面是比较高的;我们的经济增加值和净利润同步保持每年30%的增长,经营性现金流超过利润总额。我们的经营质量是良性的、可持续的。

  我们成绩的取得,是在用实际行动回应社会舆论对国企,特别是对央企发展模式的质疑。当然,这是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效果。同时也充分说明,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走转型升级道路,也能获得高质量的、可持续的增长。就北新建材来说,我们最近几年都是把可分配利润的30%拿出来进行现金分红,这在目前的上市公司里面比例也是非常高的。

  半月谈记者:现在社会上对国企上市公司利润分红的呼声很高,国家也表示要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您认为国企上市公司分红改革的突破点在哪里?

  王兵:我在接受一家网站的访谈时,网民曾提过一个问题,问我怎么看“股市文明”?这是个充满智慧的问题。作为一个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要在资本市场上举止文明,就得既要对国有大股东负责任,也要对广大小股东(股民)负责任。一方面,要做好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又强又优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有质量、可持续的利润增长;另一方面,就是在做好企业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每年以一个合适的比例进行现金分红。

  这里面有几点核心要素。第一是利润,无论国有资本还是民间资本,获得利润回报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是利润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净资产收益率、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经济增加值这三个指标同时完成的话,利润才具有质量和可持续性。第三是分红,作为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有国有资本,也有民间资本在内,具有公开性、公众性、公益性,其分红的使命和责任就不容推脱,是天经地义的。推而广之,所有的上市公司,不管是否包括国有的成分,只要有股民的资本在里面,就应该分红。国有这块也改为“管资本”了,所以不必分国有还是民营,都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更不必对国有资本“另眼相看”。

  半月谈记者:公众长期关注国企分红,分红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兵:分红有多重作用。首要的是,分红机制能倒逼企业保障利润的可持续性。现在有些企业的报表很好看,但是不分红。如果推行实质性的分红,企业质量不行的话就维持不了,甚至迫使企业贷款分红。所以说,分红会逼迫公司管理层把公司经营质量和竞争力做好,迫使企业把可持续经营和发展作为重要战略来做,以保障企业的命脉——现金流。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分红是责任,自然也是一个巨大的管理压力。

  国有资本和公众资本有分红,一方面能保障国有资本的可靠受益,便于国家做更多的事情;另一方面能降低股民风险,保障公众利益。资本市场也是市场,也有游戏规则。在这个市场里面,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个很重要的课题。但如果不回报股东、股民,老百姓就觉得是“圈钱”,亏损了自然就是败家子,资本市场的发展就不可持续。

  股市里面最核心的内容是上市公司的质量,而大多数人只关心股指,没多少人关心“股质”。只有上市公司质量做好了,资本市场才能好。个体责任到位了,整个系统就优化了。

  半月谈记者:您对当前国企分红比例如何看待?有人说国企分红比例过低,特别是垄断行业职工福利待遇偏高,与社会一般行业形成较强的反差。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兵:不同的国有企业有不同的使命,而一般都有较大的历史包袱,承担着较大的社会责任。从这方面讲,不同的国企维持不同的分红比例是合理的。当然,对某些国企来说,分配比例过高会导致企业再发展缺乏资金,不利于国企的资本积累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影响我国企业在全球与外国企业的竞争,甚至影响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乃至经济安全。因此,不能一味追求高比例。身处其中,我们能感受到,国家制度安排整体很适宜,但是社会上有人了解得不全面,可能存有误解。

  半月谈记者:国企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您认为国企分红的难点和争议点在哪?

  王兵:难点在于国企类型多,没办法齐步走,必须分门别类,逐步推行。竞争性较强领域的国有企业,也需要市场能力强的人才,但是由于体制限制,在待遇上面没有吸引力,导致优秀人才流失。

  争议点主要是在于认识偏差。舆论反映激烈的问题,往往事出有因,但要把具体形象和普遍形象区别开来,把一般性和具体性分开。我们应该从整体方向上看,包括国企分红在内的国企改革整体方向是更加市场化,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公开。这里有中央政策的推动,也有舆论监督的功劳。(记者 闫祥岭)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杜燕飞、王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