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PX,很多人會覺得“神秘”。如果仔細看看衣服上的洗滌說明,就會發現面料項通常會標注“滌綸”、“聚酯纖維”,這兩種,正是PX的下游產品。其實,我們身邊的床單、窗帘、礦泉水瓶、膠囊、電話機、手機殼、電腦外殼、照相機、汽油等,用材無一不與PX有關。
PX是Para-Xylene的縮寫,中文名是“對二甲苯”,是一種液態存在、無色透明、氣味芬芳的芳烴類化合物。根據《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和《危險化學品名錄》,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很多國家,PX並不屬於危險化學品,歐盟也僅僅把它列為有害品。
那麼,PX為何變成了“洪水猛獸”?一個很重要原因就在於PX中的“苯”。 苯是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在涂料等日常生活用品中存在,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化學物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認定,苯屬於一類致癌化學物質,對人類致癌性証據充分。
作為基礎化工產品,PX已經融入我們的衣食住行之中。鑒於PX應用十分廣泛,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中的中國對PX的需求量逐漸猛增。
回顧歷史,中國PX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2000年以前,發展比較緩慢,但供需關系相對平衡,2000年國內自給率為88%﹔2000年到2010年,中國PX項目迅速發展,生產能力一躍成為世界第一﹔2010年至今,國內市場需求持續走高,而PX建設卻步伐放緩,產能開始無法滿足需求,每年需大量進口,2012年國內自給率隻有56%左右。
由於國內產能明顯不足,需求量大,PX價格不斷走高。 “PX價格主要基於供需關系的變化。2009年基本在8500元/噸,近年來已上升到11500元/噸上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潤生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每次中國國內PX項目遇阻,國際價格就會短期波動,下游企業就有遭受損失的風險。
以PX為代表的芳烴產業和以乙烯為代表的烯烴產業,並稱石油化工的“兩大家族”。其中,芳烴類家族包括苯、甲苯、混合二甲苯、鄰二甲苯、對二甲苯和重芳烴等。
國內外的PX生產裝置一般以石腦油為原料,通常經過預處理、連續重整、芳烴抽提、歧化、吸附分離、異構化、二甲苯分餾等工藝過程,最終得到PX產品。PX項目選址通常遵循如下原則:靠近上游煉油企業、靠近下游PTA生產企業、靠近大江大海、靠近國際原油管線。
同樣是PX項目,為什麼國內國外的待遇就“冰火兩重天”呢?民眾究竟懼怕PX什麼?有網友表示:“我可以相信PX是低毒的,但我不相信生產過程是安全的﹔我可以相信你有能力實現安全生產,但我不相信你有動力去這樣做。”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表示,“PX和同類石油化工生產的安全風險是可控的,”但風險不等於事故。“我們帶著孩子上動物園,裡面有老虎、豹子,籠子弄牢了就不可能傷害游客。”
中國PX反對者,不少都主張PX項目距離居民區至少要100公裡,並稱這是國際標准或國際規定。但《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中明確指出,PX裝置的環境影響距離要求沒有定值,需要根據每個項目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的強度,根據推薦的計算模式單獨計算。
事實上,許多國家或地區很多PX項目就被批准建設在市區附近,比如美國休斯敦PX工廠距城區1.2公裡﹔荷蘭鹿特丹PX工廠距市中心8公裡﹔韓國一家PX工廠距市中心4公裡﹔新加坡裕廊島埃克森美孚煉廠PX工廠距居民區0.9公裡﹔日本橫濱NPRC煉廠PX生產基地與居民區僅隔一條高速公路﹔台灣中油的PX工廠在高雄市區附近。
這些國家或地區的PX項目能與公眾和諧共處,主要得益於成熟而嚴格的環境風險管控制度。企業自身在盡力保証PX生產安全和消除PX負面影響。同時,生產PX的企業也盡可能做到信息透明,消除民眾的不安全感。
從3月30日廣東茂名PX項目引發群眾聚集反對到4月5日PX網絡詞條“保衛戰”,PX項目這個原本尋常的化工項目又一次被推至風口浪尖。作為石油化工的中間產品,PX背后是世界范圍內的龐大產業。作為基礎化工產品,PX已經融入我們的衣食住行之中。
PX,中文名稱是對二甲苯,本身是低毒的,這是一個科學定義。但是,當PX進入生產流程,事情就變得有些復雜,它需要選址、建設、管理、監督各個層面的控制。這時,它就由一個科學問題,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
有媒體發表評論說,PX想要在中國起步,先要過老百姓這關。老百姓關心的不是這個PX到底是“低毒”還是“劇毒”,而是那個“萬一”情況出現我們怎麼辦,這個PX對人有多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