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表示,科學制定2020年-2050年低碳發展路線圖,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和源頭治理,切實加強以霧霾治理為重點的大氣污染防治。著力把握生態、民生、經濟平衡點,興利避害,推進防沙治沙,盡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實施重大修復示范工程等建議。這些工作反映情況實事求是,解決問題直奔主題,從不同角度推動建設“美麗中國”。【詳細】
去年我們還多次聽取和審議了國務院和環境有關的一些工作報告,人大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要積極地把人大代表從基層反映和了解上來的情況以及意見推動轉化為政府的決策,去年在這方面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比如去年國務院9月出台的《大氣十條》,其中吸納了不少人大代表和環資委提出的建議,比如提高油品質量、控制煤炭消耗總量、加強大氣監測和公布等。【詳細】
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今年能源消耗強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都要減少2%。要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發展智能電網和分布式能源,鼓勵發展風能、太陽能,開工一批水電、核電項目。加強天然氣、煤層氣、頁岩氣勘探開採與應用。[詳細]
李小琳今年將目光轉向電力規劃管理、標准化、分布式能源與智能電網等新領域,准備了三個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中石油董事長周吉平5日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透露,目前中石油正在積極推進上游油氣開發的改革步伐,下一步將會以項目為單位,吸引民營、社會和其他例如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石油公司的資本進入,但其中中石油所佔股份不能少於51%。[詳細]
孟慶強表示,既要解決霧霾,又要保証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對能源的需要,怎麼解決?
兩會期間將召開中石化專題發布會,有市場消息稱將在本周六舉行,會重點談到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全國政協委員、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接受兩會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石化改革中,民資參股沒有所謂的比例限制,取決於資金實力。[詳細]
“我們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針對人民群眾的“心肺之患”,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示了堅定決心。代表委員們認為,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應共同發力,區域聯防聯治,強化監督問責,讓治霾“硬措施”得到“真落實”,確保打贏大氣污染防治的“攻堅戰”。[詳細]
“與其‘守城待援’,不如‘出城突圍’,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應該樹立一種新型資源觀,用制度、環境、開放、觀念等無形資源吸引有形資源往自己的城市匯聚,當可以用無形資源配置有形資源的時候,就會發生幾何式聚變。”全國人大代表、平頂山市委書記陳建生說。[詳細]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是空氣污染相對較重的區域。京津冀區域的空氣污染最重,京津冀13個城市中,11個城市排在污染最重的前20位,其中有7個城市排在前10位。
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說,“我們注意到,民企也想進來,但又擔心國企股權比例過高,久而久之自己就被吞掉了。所以盡可能降低國企股權比例,30%能相對控股的,就不去搞40%。”[詳細]
國稅總局局長王軍說,目前,PPI、CPI相對比較低,煤炭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對下游價格上漲的壓力會相當小。過去資源稅大部分是從量計稅,有很大局限性,包括調節機制不靈活,有些該征收的資源還未納入征收范圍,以及存在許多不規范收費行為。[詳細]
“國內去年的核電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2.1%,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5%。”在孫勤看來,中國核能發電的水平還很低,“從國民經濟發展的角度考慮,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有問題的。”
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共提出提案1018件。其中,涉及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的提案380件,主要建議有:推進營改增、房地產稅、資源稅、消費稅、增值稅改革,加快互聯網金融與監管,促進小額貸款公司規范發展。涉及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提案147件。主要建議有:吸收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促進混合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詳細】
治理能源污染問題,一方面要在發展清潔能源方面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在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上下功夫。要把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與發展清潔能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今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贊成2887票,反對15票,棄權5票。大會主持人張德江宣布表決通過。【詳細】
對包括霧霾在內的污染宣戰,就要鐵腕治污加鐵規治污,對那些違法偷排、傷天害人的行為,政府絕不手軟,要堅決予以懲處。對那些熟視無睹、監管不到位的監管者要嚴肅追查責任。